陶渊明田园诗歌意象分析研究

2020-11-25 02:42凃雅雅
银幕内外 2020年3期
关键词:田园陶渊明诗歌

凃雅雅

摘要:在诗歌艺术创造中,“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歌

陶诗中的意象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陶渊明多数的时光是在田园中度过的,所以,他的田园诗中选用的意象更多的是来自田园和自然界。陶渊明诗歌中的此类意象数量众多,在绪论中我们已经用具体的数字统计过,有《饮酒》组诗20首,除《止酒》、《述酒》外,还有很多题不言酒,但是实际上是饮酒或与酒事相关的诗歌40多首。写松和菊的有二十处左右,写到鸟的多达三十八处,还有二十多处写到云,九处多提到桑等等。在他的田园诗中,从地上的草花树木到空中的飞鸟雁鹤,再到天上的风云雨雪,都可以成为诗人借以言事、抒怀、说理的媒介,而且有的时候这些意象的构造组合也是别具一格,显示了诗人的别具匠心。袁行需先生说过:“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出自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问风俗的醇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是的,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辛苦的,但更是自由快乐的,从田间归来后,在茅檐下饮上一杯自酿的酒,所有的疲惫和辛苦都随风飘散;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平实的,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在田园中感受着大自然给予的丰厚馈赠,耕种、饮酒、写诗,自食其力也自得其乐。放眼望去,周围的众多物象皆是那么可爱而有趣,它们成了诗人主观情感的载体,生活因这些简单平凡的意象而备显充实与乐趣!

跨越千年的历史,当我们重新回头审视陶渊明的田园诗时,我们不应忽视他诗歌中的意象。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灌注了作者太多的主观情意,透过这些意象,诗人的人格、思想、理想、性情展露无疑。因此,把握、体察陶渊明诗歌的深义,探讨研究陶渊明田园诗创作之原因也就要求我们做好对其诗歌中典型意象的解读与剖析工作。袁行需曾指出:“菊花、松树和酒是陶渊明的标志,也成为绘画中代表陶渊明的元素。”此亦说明陶渊明诗歌意象在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陶诗意象是陶渊明诗歌生成的重要因素。因之,欲探究陶渊明田园诗歌创作之成因,应该以探求陶诗意象为切入点。毋庸置疑,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构思中选择了大量物象,有自然界的物象,如菊花、松树、兰花等;有人造的物象,如酒、草庐、墟烟;有虚构的物象,如神仙、鬼怪等等,可谓丰富多彩、别具一格。为了论述的方便,下面笔者就陶诗中几个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并试图归纳、梳理出这些意象的创造对诗人田园诗歌的重要营造作用。

昭明太子萧统在《文选·陶渊明文集》序中评价道:“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提到陶渊明,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他笔下的酒。可以说,诗人的酒和他的一言一行及诗歌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分不开的;酒,無形中洒落在了他诗歌中的每一个角落。

众所周知,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与文学几乎是不曾分离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形象地说明了酒与诗的关系,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没有一个不饮酒,也没有一个人诗中不写酒。可以说,酒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张潮在《幽梦录》中云:“凡能诗者必能饮酒。”自然,陶渊明也不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诗中集中写饮酒,以致形成一种文学的主题,应当说还是自陶渊明始。」陶渊明视酒为“佳人”、“情人”,从他以“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为托辞(《饮酒诗》二十首),便可以看出诗人与酒的密切关系。因为爱酒,诗人“我醉欲眠卿且去”的饮酒形象也如同酒一般成为了其田园诗中的典型意象之一。

一大早就听到敲门声,原来是田父怀抱着美酒来请诗人同饮。但是田父的目的并非单纯是为了饮酒,他是想以酒为媒,劝说诗人重新出仕。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晋宋社会,陶渊明的隐居行为是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的。田父认为陶渊明隐居在乡间小村,过着缺衣少食的贫困生活是不值得的、是不识时务的表现,唯有出仕才是人生的正途。再看看陶渊明是怎么回答的 诗人并不拒绝田父的一番好意,但是一句“吾驾不可回”,则充分表明了诗人坚决的态度,拒不出仕的信念无法撼动,即使无法兼济天下,也要独善其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身居陋巷却矢志不渝的诗人形象。诗人将口常生活中的琐细之事,如开门迎客、对酒谈天都写入诗中,叙述平淡自然,气氛和谐融洽,让人读来亲切自然,酒意象的运用进一步凸显了诗人作品的高妙。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参与体力劳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种在田野里自由自在的劳动、与农民真诚交往的生活,却很对陶渊明的胃口。诗人在以自酿的美酒来庆祝丰收喜悦的同时,也深深地表达了对于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并进一步坚定了在躬耕田园中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信心。诗人在躬耕与饮酒中产生体验与感悟,由此而闪耀的思想光彩正是该诗的宝贵之处。

以上两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在仕与隐之间的矛盾,而当诗人真正投入到农村生活中时,他那些写酒的诗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田园生活的苦与乐。在他那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园诗歌中,一方面写出了田园生活的欢乐;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中途改道而来的“农民”,诗人也写到了田园生活中的种种痛苦烦恼。

南风拂来,新苗因风而舞,仿佛鸟儿一般张开了翅膀。诗人在湖中洗耀,在水边远望,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在朦胧醉意之中,诗人自得其乐,似乎和自然融为了一个整体。诗中这些平平淡淡的物象,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诗歌整体显得那么天真、那么自然,无怪乎长期得到人们的喜爱。

对社会的失望使性本嗜酒的诗人产生了“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饮酒;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饮酒”的想法,并将之付诸行动,同时也在饮酒中升华了自己的人格与梦想。这一点和以往的写酒诗是不同的:陶渊明以前的诗中酒展现更多的是物质性的酒,《诗经》中的酒是祭祀时作为礼仪的诗歌,魏晋时的酒是宴饮诗歌,是为了和睦君臣之义、亲朋之情甚至是忘忧而出现。而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诗人透过酒意象,真实自然的描写了田园生活的苦与乐,直接明白的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感,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满腔真挚深厚的感情。酒成为了情的化身,酒与陶渊明的心灵合二为一,诗人要做的就是顺应真实的性情。如《归园田居》之五云: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人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没有丰盛的佳肴,自制的佳酿加上一只鸡,便可以让诗人邀友人同乐甚至通宵达旦,可是因为诗人的真情充溢期间,让他的诗歌富有生活趣味,所以读者一点也不觉得寒酸,反而给人以美的享受。李剑锋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纵意饮酒的第一位诗人,而陶渊明是第一位以酒入诗的诗人。”作为魏晋饮酒诗的结束者以及后世酒诗的开创者,正是因为其田园诗歌中酒意象的完美创造才使得诗人名至实归。

猜你喜欢
田园陶渊明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