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是草原最美的季节。
七月的每一天呼伦贝尔都洞开着窗口。
在这个窗口遥望草原,掠过的是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在这个窗口回望远方,万千气象扑面而来。
如果说地大物博、历史厚重雄浑的呼伦贝尔是我们灵魂栖息的家园,那么呼伦贝尔文学就是我们向世界展示风采并与之进行交流的文化窗口。今天,风雨兼程的《骏马》,承担着几代人的重托。
在这个窗口,我们的许多文学作品不断向世人推出一部部、一篇篇反映民族发展、壮大直至走向辉煌的佳作,让许多国内外友人认识、了解了马背民族和呼伦贝尔。作品中鲜活的人物,至今依然吸引着众多脚步,走进梦中的森林草原、毡房农家,他们跟随着《骏马》,拜山访水,寻根问祖。
2019年天津高考的作文题,选用了艾平的散文《薩丽娃姐姐的春天》,高考一结束,让海河两岸的考生和家长,直至踏上了朝思暮想的呼伦贝尔,走进了萨丽娃姐姐的草原。我市蒙古族青年作家海勒根那的《骑马周游世界》,也让域外的读者循着马蹄声踏上了呼伦贝尔的土地。
在这个窗口,涌荡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讲诉着大都市的人情世故,文学拉近了草原和世界的距离。《骏马》的目光和领地也突破了区域的限制,面向全区乃至全国进行着吸纳、融合,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办刊特色,“三少”民族笔会和“青春”笔会搭建的平台,让各民族青年文学爱好者,直面高师,审视足下,登高望远,继续精耕细作自己的文学田园。
呼伦贝尔自然景观呈现的是外在之美,呼伦贝尔文学要表现的则是美之灵魂——民族的精神世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迷茫困惑、憧憬梦想……平凡中蕴藏着文学的个性,而细节做为作品的架构和支撑,深入细致刻画人物的个性,则是我们在熟悉的土地上继续挖掘的“金矿”。
我常常与年轻的作者进行交流,他们最多的困惑是:日常创作很难找到新奇的题材,写出来的作品总是流于平庸。对于这一点,我也借用莫言先生的话来回答:作家的创作不能无中生有,都是要经过现实人物的想象进行综合加工。要想成为文学家需要过两关,一是会写字,另一方面会选择故事。会写字就是把听到的故事记录下来,变成文字,然后“添油加醋”。会写字后选择故事也是一道难关,开始是找故事,写自己的经验和生活,这样就变成了故事找人,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慢慢都成了写作对象……
细细品味大师的经验之谈,对我们的文学创作大有补益。
草原的七月,呼伦贝尔的窗口流光溢彩。让我们带着《骏马》的期许,沉淀情感,摒弃浮躁,走向森林、草原的深处,走向脱贫致富的牧户、农家,去真切感受,去倾心聆听,去忧伤去欢乐,去汲取去创作……相信沾满泥土芬芬的作品,会不负这天地间最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