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方式的应用情况。方法:采集某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收的68例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基础,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新生儿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新生儿均为34例,对照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接受常规护理后增加和母体1h的早期皮肤接触,并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时间、吸吮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常规组,且出生后1,2,46后,观察组新生儿患的体A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显著提升新生儿体温,对于母乳喂养成功率提升有重要作用,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手段。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 应用
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明显的体温降低,母乳喂养也刚刚开始,所以这一阶段的护理工作对于新生儿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开展合理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出生后体温下降的情况,并且对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升也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国外相关资料显示,要保证母婴早期皮肤接触时间在1h以上,如果早期皮肤接触时间低于30min,就无法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起到积极影响。所以,早期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干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本文将对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某院分娩的68例新生儿,產妇均为单胎,按照人院分娩的先后顺序将新生儿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例数均为34例。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29.4±2.5)岁。上述产妇中85%以上均支持母乳喂养,且不同程度上接触过相应的喂养知识。两组产妇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备可比性(P>0.05)。85%以上的新生儿无宫内窘迫问题,新生儿平均胎龄为(276.7±7.9)d,平均体重为(3275.6±316.4)g。在上述研究中,新生儿体征信息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剪断脐带后及时消毒,对脐带位置包扎后将新生儿放置于辐射台上,提前将辐射台的温度调至28-30℃,用温水将新生儿体表血迹进行清洗,并借助婴儿专用润肤油将胎脂擦除,按下脚印后会新生儿进行维生素K1的注射,并完成身长、体重的测量,用准备好的婴儿毯对新生儿进行包裹,放在产妇床旁边的婴儿车内。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应加强其他护理手段的干预,具体内容为:在取得产妇同意后,在分娩前帮助产妇脱去内衣,分娩后引导产妇用最舒适的姿势解开上衣。新生儿在出生后需要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并将室内温度调至27-29℃。新生儿出产房后要以俯卧位姿势放置于产妇胸前,并且保证胸前无衣物遮挡,将新生儿头部放置于产妇双乳之间,脸尽可能偏向一侧,将新生儿裸露的背部或是臀部进行覆盖。医护人员需要指导产妇用一只手托住新生儿臀部,另一只手则要放在新生儿背部,在保证新生儿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提升新生儿安全感。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时间不能低于1h,护理过程中可以引导和鼓励产妇和新生儿之间进行交流,虽然新生儿听不懂产妇说话,但是产妇仍然可以轻声呼唤新生儿,轻轻触摸婴儿皮肤,亲吻婴儿,这对于早期母婴接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
1.3 观察指标
体温研究前,医护人员需要将水银体温计和病房中用的电子体温计测量分别对新生儿体温进行测量,先用病房中的电子体温计对新生儿体温进行测量,测得数据后用水银体温计进行测量,保证两种体温计测量结果一致。分别对新生儿的体温数据进行记录。此外,按照相关测量工具对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分对比,总分12分的标准下,达到8分及以上才算喂养成功。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新生儿乳母喂养时间用t检验表达,对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用x2表达,数据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对比。出生1h,研究组新生儿的体温为36.28±0.56,常规组新生儿体温为35.22±0.41,出生2h,研究组新生儿体温为36.51±0.21,常规组新生儿体温为35.51±0.23,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新生儿母乳喂养对比。研究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1.18%(31/34),常规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为52.94%(18/34),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新生儿体温进行恢复和保持是当前临床工作中最关注的基础问题。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新生儿体内各项激素分泌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应激反应作用下,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不能及时帮助新生儿恢复和保持稳定体温,很可能对新生儿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且新生儿出生后还要接受母乳喂养,如果喂养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会造成新生儿体温下降,不利于新生儿成长。本文研究中可知,出生后1h、2h阶段,进行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大大提升新生儿体温的稳定性,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新生儿和母体之间进行早期皮肤接触不仅能有效提升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温,还能切实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提升,因此为保证新生儿出生后各项指标和身体健康的稳定,更应该加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方式在临床工作中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金华.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8,25(10):120.
[2]方灿然.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母婴世界,2017,14(2!1):23,27.
[3]应立群.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