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会坤
【摘要】生猪养殖产业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稳定与否不仅决定着饲料生产者、生猪养殖者、生猪屠宰者、猪肉销售者、猪肉加工者和猪肉消费者等所有相关者的利益,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也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由散养为主导向规模化养殖为主导的过渡时期,猪肉价格波动仍然比较频繁。为了研究猪肉价格的波动趋势及原因,本文以全国生猪的月度平均价格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均衡理论、蛛网模型、规模经济理论,分析我国十五年的生猪价格波动趋势、周期及原因,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及欧美国家的养猪经验,提出了一些缓解猪肉价格波动的对策。
【关键词】猪肉价格 波动趋势 周期 蛛网模型
一、猪肉价格的波动趋势
肉类在中国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2012-2017年,中国每年肉类产量维持在8500万吨,其中猪肉产量维持在5500万吨,占全国肉类产量的“%。同时,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猪肉消费量占世界的50%以上。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猪肉在我国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一旦猪肉市场供需失调就必然引起猪肉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自1985年开始,国家对猪肉市场进行改革,摒弃以往猪肉统购统销的做法,由市场自由决定猪肉价格,此后,我国猪肉市场价格便开始出现频繁波动的现象。
(一)从名义猪肉价格分析波动趋势
本文所说的名义猪肉价格包括两部分,一是图2-1中的名义猪肉价格,二是图2-2中的名义价格波动率。从图2-1中得出,自2003年以来,我国大致经历了四个价格周期,其中前三个周期是完整的,第四个周期正处于上升期。2003/5-2006/5为第一个周期,共36个月;2006/6-2010/5为第二个周期,共47个月;2010/6-2014/6为第三个周期,共48个月。我们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猪肉价格周期的时长明显增加,从36个月到47个月到48个月,已经远远超过三年一个周期。从图2-2中可得,自2003年以来,我国猪肉的名义价格波动率波动较大,并且随着周期的发展,名义价格有所提高。
从图2-1中可得,第一期最高价格15.13/Kg,最低价格9.85/Kg,价格差为5.28/Kg;第二期最高价格25.69/Kg,最低价格12.82/Kg,价格差为13.07/Kg;第三期最高价格30.35/Kg,最低价格20.11/Kg,价格差为10.24/Kgo从图2-2中可得,第一期最高名义上涨率为13.87%,最低名义下降率为-10.45%;第二期最高名义上涨率为24.07%,最低名义下降率为-19.9%;第三期最高名义上涨率为23.3%,最低名义下降率为-14.79%。通过名义价铭与名义价格波动率可以看出,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
从图2一1可以得出,第一期价格上升期为2003/5-2004/9,共16个月,下降期为2004/9-2006/5,共20个月;第二期价格上升期为2006/6-2008/4,共22个月,价格下降期为2008/4-2010/5,共25个月;第三期价格上升期为2010/6-201119,共15个月,价格下降期为2011/9-2014/6,共33个月;第四期价格上升期为2014/11-2016/5。图2-2显示的周期与图2-1显示的周期大体一致,在此不做分析。
(二)从实际猪肉价格分析波动趋势
如同上文所述,实际猪肉价格在此也分为两部分,一是图2-1中实际猪肉价格,二是图2-2中实际价格变化率。图2-1实际价格曲线是以2002的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基期计算出来的。从中可得,在第二和第三周期中,实际猪肉价格大致在名义猪肉价格的下方,但是二者的间隔非常小,在第一和第四周期中,实际猪肉价格与名义猪肉价格大致重合。同时,与2002年猪肉价格相比,我国猪肉的实际价格呈现上涨的趋势。图2-2反应的情况与图2-1基本一致。在第二和第三周期中实际价格变化率大致位于名义价格变化率的下方,在第一和第四周期中实际价格变化率与名义价格变化率大致重合。这说明我国猪肉价格的月变化受到通货膨胀月变化的影响,在第二和第三周期影响比较明显,第一和第四周期影响较小。
(三)从通货膨胀率分析波动趋势
对于通货膨胀率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我们从图2-2进行分析。除第四个周期之外,通货膨胀率周期与价格波动周期大致相同。这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期受猪肉价格周期的影响比较明显。猪肉在CPI的权重为3%左右,之所以对CPI运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巨大;另一方面,作为生活基础必需品,猪肉价格直接影响居民通胀预期,对其他产品价格具有标示带动作用。因此,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与猪肉价格周期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综上分析,我国猪肉价格周期有以下特征:豬肉价格以三年为一个周期,但时间跨度有递增的趋势;波动幅度和强度逐期增大;波峰提前且与通货膨胀期大致正相关。
二、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形成的原因
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为了条理清晰的描述,本文按照短期因素、长期因素和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一)短期因素
1.瘟疫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受瘟疫特别是猪瘟影响较大。2003/5-2006/5,爆发了大规模的非典;2006/5-2010/5,养猪行业经历了蓝耳病;2010/6-2014/6,爆发了口蹄疫;2018年非洲猪瘟再次降临到养猪行业。生猪疫病对生猪市场的影响具有双向性:一是导致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减少,二是会使生猪生产者的生产量下降。当瘟疫发生时,当期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都会明显下降。当然,短时间内对猪肉的消费量也会大幅度减少。一旦瘟疫结束,短时间内对猪肉的需求量便会恢复到瘟疫前的水平,但猪肉的供给却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瘟疫前的水平,因此市场上供小于求,猪肉价格便会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来看,猪牛羊禽肉产量3911万吨,同比去年下降2.1%,其中猪肉产量下降5.5%。生猪存栏量34761万头,同比下降15%,生猪出栏量31346万头,同比下降6.2%,这与第四期的非洲猪瘟有直接关系。
2.仔猪价格
仔猪是生猪养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仔猪成本一般占养猪总成本30%以上。仔猪自身抵抗力较差,易受到瘟疫等传染病的影响,一旦感染猪瘟很难治愈,这会引起生猪出栏量的变化,并且增加了养殖户的负担。
图3-1可以看出,仔猪价格同样具有明显的周期波动,而且仔猪价格的上升幅度十分明显。由于生猪养殖者对于生猪价格预期较为乐观,导致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仔猪的需求便逐期增加。由于能繁母猪的数量短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使得市场上仔猪供小于求,仔猪成本的上涨同样使得猪肉价格水涨船高,一旦猪肉价格下降,养殖户对于仔猪的需求量便会降低,市场上又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仔猪价格便会下降,一旦猪肉价格再次上升,便又会重复以上的过程。这与经济学中“蛛网模型”大致相同。名义猪肉价格与仔猪价格大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猪肉价格一定程度上受仔猪价格的影响。
3一猪饲料价格
我们通常用猪粮比来推测生猪养殖行业的盈亏状况及猪肉价格的波动情况。所谓猪粮比是指生猪价格与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枯的比值。按照我国的规定,猪粮比在5.5:1,生猪养殖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高,反之说明养殖利润越低。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而猪饲料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玉米,玉米的价格与猪肉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当玉米价格上涨时,养猪的成本增加,此时饲养者便会减少生猪的饲养量,使得猪肉价格上涨;当玉米价格下降时,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粮食的产量和价招直接影响生猪的价格和数量。从图3-2中可得,我国猪粮比基本处于5.5:1以上,最高猪粮比为10.05:1,最低猪粮比为4.37:1。这说明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利润比较可观,这也是导致我国养猪行业盲从,养殖户大进大出的一个原因。
4.政府的宏观政策
笔者在此理解的政府政策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扶持政策,二是环保政策。我国是世界上生猪生产的第一大国,生猪养殖业在畜牧业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政府非常重视生猪行业,并在不同阶段出台了一系列养猪扶持政策。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和《关于进一步扶持生豬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53号)、2009年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2010年财政部印发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及2016年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每一个政策的出台对于生猪养殖行业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解决养殖行业的污染问题,2014年国家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环保工作正在如火如茶的进行。因此,环保监督的严格落实使得养猪户的养殖受限,猪肉市场上供给迅速减少,导致猪肉价格的波动,特别是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环保督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在此不得不强调,环保是不能打折扣的,即使对养猪业有损失也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从长远看,养猪业和污染治理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既能吃上美味健康价格适中的猪肉,同时又享受青山绿水的环境,这才是值得我们努力追求的美好生活。
(二)长期因素
1.生猪生产周期
生猪的出栏要经过后备母猪受孕、分娩产仔、断奶、育肥及出栏等过程,从后备母猪到商品猪出栏历时大约十四个月。生猪的这种生产特点决定了由后备母猪受孕到出栏有一个大致一年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对于猪肉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本期猪肉价枯上涨,养殖户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增加仔猪的数量,但短时间内后备母猪的数量是一定的,等到母猪受孕到产仔再到商品猪出栏,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猪肉价格是很难保证的不变的,市场的不确定性往往使得猪肉价枯波动较大,这样就导致养殖户收入不确定。因此生猪生产的滞后性使得生猪养殖业难以跟上市场的节奏,这加剧了猪肉价格的波动。
2.人均可支配收入
王祖力(2014)通过调查指出,收入的变动不会明显地影响中高收入群体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猪肉,而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对猪肉消费量受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大。由此看出收人水平不同对于猪肉的消费也不同。微观经济学将商品分为奢侈品、正常品和吉芬品。从图3-3可得,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及增长速度都远高于农村,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体现出我国收入差距较大。从猪肉消费量来看,城镇人均猪肉消费量处于稳定状态,基本维持在20公斤/人的状态,并且开始有下降的趋势。农村人均猪肉消费量仍低于城镇,而且2013年以前二者差距很大,2013年以后二者差距才不断减小。
3.生猪养殖规模
由于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由散养为主导向规模化养殖为主导的过渡时期,散养户仍然占有较高比例。散养户存在以下问题:仔猪供应不稳定,难以买到品种较好的仔猪;对仔猪的病情及免疫情况不了解;收益受市场波动的冲击较大,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无法降低长期的养殖成本。2017年与2015年相比,我国散养户比重从55%下降到48%,规模养殖比重从41%上升到44%。虽然散养户比重下降,但依旧占比接近50%,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难以进行规模化养殖,无法降低养猪行业的成本,实现行业的规模经济。
4.人口总量与结构
排除宗教等习俗的影响,在一定时期,人口总量与猪肉的消费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从图3-4可得,我国人口总量一直处于增长阶段,从20008年的132802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39008万人,从理论上讲,不断扩大的人口总量会增加猪肉的消费量。同时,由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出现变化,受不同年龄段消费观念及偏好的影响,我国猪肉需求量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对于0-14岁的儿童和“岁及以上老年人,一般不易多吃猪肉,而价格相对较高的牛羊肉更适合他们,因此这两类群体对于猪肉的偏好要小于15-64岁的劳动人口。特别是收入条件较高的家庭,对牛羊肉偏好明显高于猪肉。因此15-64岁的劳动人口是猪肉消费的主力军,特别是农村相对落后的地区,猪肉仍是家庭消费的主要肉类。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0-14岁的儿童群体有递减的态势,尽管国家已经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但新增人口并不明显,相反“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增长幅度较明显,这体现出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15-64岁的劳动人口近几年也明显减少,说明我国可劳动人口数不断减少,人口红利不断丧失,用工荒越来越明显。这种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对猪肉需求量进而对猪肉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能繁母猪的数量
能繁母猪是指产过一胎仔猪还能够继续正常繁殖的母猪,也就是正常产仔之后的母猪,不包括后备母猪。能繁母猪是生猪养殖行业非常重要的生物性资产,其主要功能便是生产仔猪。其数量直接影响仔猪的供给量,从而影响生猪出栏量,最终对猪肉价格产生影响。从图3-5可得,2007到2008年,能繁母猪的数量从4234万头上涨到4724万头,增长率达到最高,为”.57%。从2008年以后,能繁母猪的变化率总体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2年以后,我国能繁母猪的数量持续走低,从2012年的5198万头下降到2017年的3427万头,下降率为34.07%。造成持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胎龄结构偏老从而加速了淘汰;受猪肉价格持续波动及环保政策的影响。
(三)其他因素
1.猪肉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按照需求价格弹性的规律,生活必需品弹性较小,高档品弹性较大。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依然较低,我国猪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量比重60%以上,是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方式。所以只要市场上猪肉供给不足,在需求相对刚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猪肉价格的波动。
2.猪肉替代品
猪肉的替代品有很多,在我国主要是牛肉、羊肉和禽肉。猪肉价格的波动对于牛羊禽肉的需求量有一定的影响。猪肉消费量虽然仍占肉类消费量的60%以上,但是由于猪肉本身存在的问题,从长期来看,我国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量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只是短期之内变化不大。作为猪肉替代品的牛羊肉和禽肉的质量和营养要远高于猪肉,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当猪肉价格持续上升时,家庭条件好的居民便会增加牛羊肉的需求量,这会对猪肉价格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使猪肉价格最终趋向均衡价格;当猪肉价格持续下降时,情况则相反。
3.节假日及季节变化
中国人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习俗,每当过节时,国内几乎所有食品的价格都会上涨。由于猪肉较为实惠,每当过节时自然成为送礼的“宠儿”,因此在节假日的短时间内需求量迅速增加,而供给量往往低于需求量,使得肉价上涨。季节对于猪肉价格也有影响,一般夏季人们对猪肉的偏好会降低,因此猪肉价格会相对较低,秋冬季则相反。
4.劳动力成本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的人口红利不断丧失,人工成本昂贵成为所有行业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行业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过度期,因此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对养猪行业不利,特别是养猪业环境较差,工作繁重,使得养猪行业的劳动成本高于其他行业。
综合以上分析,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既包含短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又包含其他因素。既涉及消费者主体、生产者主体等微观成分,又涉及政府这一宏观成分。因此我国猪肉市场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影响了猪肉的供需关系,最终导致猪肉价格的不断波动。
三、缓解猪肉价格波动的对策
猪肉价格的波动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猪肉价格的不稳定性使得政府不得不进行宏观调控,对猪肉市场造成了人为地干扰。而且,我国居民生活支出主要是食品消费支出,猪肉约占食品消费的10%左右,因此,猪肉价格波动必然引发食品消费类商品价格指数的同向波动。因此,猪肉价格的波动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经济运行相匹配。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缓解价格波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完善政府对养猪行业的补贴政策,加大对生猪养殖行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政府为了猪肉市场的稳定,不断加强对生猪市场的干预,出台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意见》、《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但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讲,这些文件远远不够。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生猪行业补贴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养殖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依托地方银行及信用社,通过评估养殖户的养殖规模,以此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解决养殖户贷款困难的问题。
(二)推动生猪产业链的发展,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发展现代化养猪场
中国目前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不足,导致供给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生猪养殖仍有相当一部分是散养户。散养户风险高、供给不稳定和易受其他因素干扰等特点导致我国猪肉市场经常出现“过山车”式的供给现象。我国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养猪经验,推动生猪产业链的发展,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程度,通过建立养猪合作社、引进外国先进的养猪模式等形式提高本国的猪肉供给能力。
(三)发展“互联网+猪肉”的创新销售模式,建立生猪价格预警机制
我国猪肉市场上仍然以摊点销售为主,猪肉销售体系比较落后。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农业也包括在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应探索“互联网+猪肉”的创新模式,学习美国“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推广“订单化”养猪模式,实现养殖户与买家供需的高度对接。其次运用互联网进行大数据分析,准确分析猪肉市场行情、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建立生猪价格预警机制,及时检测生猪市场的供需状况和价格变动趋势,做到精准化养殖与销售。通过线上线下通力合作,逐渐形成集饲料供应、生猪养殖、生猪出售、猪肉加工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
(四)增強国家猪肉储备能力,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我国猪肉供给不稳定的现状短时间难以根治。因此,国家有必要增加猪肉储备库,当猪肉市场价格较低时,政府可以购买市场上过剩的猪肉,这样既可以补充猪肉储备库又可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当猪肉价格较高时,政府可以及时开放猪肉储备库,增加市场上猪肉的供应,稳定猪肉价格。猪肉储备库在市场上充当“蓄水池”的功能,能够缓解猪肉价格波动。
(五)健全猪肉物流运输体系,发展优质猪肉冷冻运输技术
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前五个省分别是河南、湖南、四川、湖北和广西,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行业会持续北上,东北地区将来有可能发展成全国最重要的养猪基地。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养殖大省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省份,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生猪出栏量较低,但是发达地区人口众多,对猪肉的需求量大,要想保证猪肉市场的稳定必须要有完善的物流体系,能够及时将猪肉富裕的地区调集到需求地。要使外地猪肉在市场上有竞争力,需要发展优质猪肉冷冻技术,同时要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避免流通环节坑农的现象。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自2003年至今我国经历了三个完整的猪肉价格波动周期,第四期仍处于上涨阶段,造成猪肉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需求过剩而在于供给不足。本文通过短期因素、长期因素和其他因素分析了猪肉价格波动的原因,并且结合目前我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对缓解价格波动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华晓丽.中国猪肉价格波动分析:基于ARCH类模型[J].时代金融(下旬),2012,(12):3-5.
[2]张怀清,王兆旭.当前“猪周期”的特征变化及走势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6,(6):47-48.
[3]赵全新.“猪周期”形成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9):37-38.
[4]包存宽.猪肉价格上涨,莫怪到环保头上[N].环球时报,2019-9-4,(015)。
[5]王祖力.城乡居民猪肉消费特征及其变动趋势[J].猪业观察,2014(07):23-24.
[6]孟蓼筠.猪肉价格周期的短期趋势、产生原因及其对CPI影响——基于中部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6,(1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