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飞 袁宝山 杨秀明
提高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学校大多地理位置偏远,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面临生源减少、师资短缺、硬件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2005年,北京市昌平区百善学校、亭自庄学校、长陵中学、阳坊中学四所学校结成初中四校联盟,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方式,走出一条联合、共享、自主、低成本、高成效的农村学校发展之路。
目前,昌平区已经建立6个校际联盟,涉及中小学校28所,覆盖全区三分之一左右的公办学校。这些办学情况相似的学校依托校际联盟走上了抱團发展之路。实践证明,校际联盟对优化与加强学校资源整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以上述初中四校联盟为例,探讨校际联盟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
有效的机制是一个组织、团队运行的保障。四校联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使联盟整体工作稳步推进,保持着长久的活力。
1. 组建联盟机构,构建合作联动的“大脑”
实现联盟共同发展的愿景,就要构建联盟的中枢神经系统,形成联盟的总指挥部。为了充分彰显校长的战略思想和领导力,四校联盟设立联盟委员会并设盟长一职,下设联盟秘书处。同时为了减少集权性,联盟在秘书处下配备联盟工作管理中心,由干部代表和骨干教师代表负责中心工作,让一线的声音快速反馈到“大脑”。
2. 建立规章制度,出台合作共赢的“条例”
联盟秘书处根据各联盟校发展情况制定了平等互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联盟公约,聘请学科教师、管理骨干共同制定了《四校联盟规章制度》,并经联盟各校教代会审核通过。各学校依据此制度,分别制定相应的参加联盟活动的纪律,保证联盟工作与学校内部工作的和谐推进。
3. 建立改进机制,形成“反思与研究”的文化
四校联盟通过研讨及内部需求调查,聚焦联盟工作中考试功利性、工作重心偏离、规划发展散点、研究内容浅薄等问题,抓住本质与核心,发挥联盟“共享联动”的优势,系统规划联盟的工作,深入挖掘、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工作重心由关注事转移到关注人的发展上来。
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因素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主要因素之一。四校联盟在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进行了多种探索。
1. 联合教研,为教师搭建学习平台
和许多农村学校相似,四所学校的小学科大多一校一人,校本教研无从谈起,而校际联盟合作教研的形式把四校相关学科教师捆绑在一起开展集中教研,给各校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联合教研和学习交流的平台。集中教研既增强了教师们的存在感,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2. 项目推动,让教师成长扎根实践
项目推动是当前学校联盟开展工作的主要策略,选准选对项目是工作开展的关键。四校联盟借助“共享联动”的联盟优势,摸清联盟教师的需求,选定大家共同认可的项目,带领联盟人行动起来。四校联盟秘书处调研了联盟内教师的集中需求,制定实施方案,启动了教师素养提升项目。该项目主要围绕“扎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夯实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打造盟内骨干,提升教师的教学领导力”等几方面开展工作。
项目的实施突出了三个“务实”,即务实栽培“金种子”教师,务实打磨大教研,务实开展个案诊疗。441节常态课研究、15次通识培训,以及1943人次联盟“智慧型班主任工作室”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联盟中49位“金种子”教师经历了阵痛、进步、收获、跃升的过程,成为区校级骨干教师。现在盟内区级骨干累计达到90余人,区学科带头人也由7人增加到33人,高级教师达64人,承担区级以上研究课147节。过程的充实带来满满的收获,项目实施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激励的力量。
教师的成长带来个人业务水平的飞跃,同时成就了联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四校中考质量持续保持在昌平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优秀校行列,在2019年初中评价改革的第一年,四校同时获得“2019年昌平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学校”称号。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重心,干部是关键。四校联盟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让更多农村学生实现了全面个性的发展。
1. 联合开发课程,推动联盟课程资源建设
农村学校的短板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小规模农村校除国家课程以外,几乎没有成型的其他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联动共享”成为联盟弥补短板的最好办法。四校利用联盟集中优势,开发联盟课程。
百善学校张丽萍老师曾在北京市基本功全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国画方面有一定造诣,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又有普及国画、传承文化的强烈愿望。经深入调研,联盟决定以国画课程为突破口,组建以张丽萍为组长,联盟内各校美术教师为成员的跨校课程开发小组,国画课程成为联盟课程的重要内容。
历时四年多的联盟修炼、实践推敲和总结积累,联盟内涌现了12位国画教师,研发出5本校本教材,在联盟四校的四到八年级开设了国画课,为学生举办了画展。在国画课程引领下,联盟又陆续研发了心理、科技、足球、旱地冰球、健身操等联盟课程。
2. 推广活动课程,实现联盟内部彼此促进
课程要通过活动实施,灵动的活动也能够通过课程化发挥长久的育人效力。组成联盟的各个学校往往都规模不大,很多活动很难各自独立组织开展。联盟共同组织活动就弥补了这个缺憾,達到了单个学校不能达到的效果。
四校联盟设立课程化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舞台。每学期四校联盟会组织一次联盟节,两年一循环,各校根据自身特色承担部分项目,从校内到联盟内,学生们有了展示的机会,有了更大的交流平台。联盟倡导团队交流和个体交流相结合,团队交流主要通过班级联谊的方式,每学年开展2~3次,主要包括学生戏剧展演、小讲坛巡讲、初三体育模拟测试、文艺汇演、足球比赛、研学等活动。个体交流是校际班级联谊的深化,联盟学校开展学生“手拉手”交友活动,通过互传书信、互赠小礼物等方式加深感情。学校的特色活动课程更是在联盟内部交流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如阳坊中学的珍珠球、花样跳绳,亭自庄学校的威风锣鼓、舞龙,长陵学校的足球、旱地冰球,百善学校的评剧、单弦等都在昌平的教育沃土上崭露头角,向着市级课程平台迈进。
为了规范校际联盟的发展,昌平区教委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引导性、鼓励性的政策。
一方面,昌平区教委对校际联盟和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改革进行统一管理、协同推进,在实践中丰富合作形式,扩展合作领域,不断缩小校际差距,以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带动联盟学校整体水平提高,并且及时总结、适时推出富有特色的校际联盟典型。另一方面,为了引领校际联盟的发展,昌平区教委专门制定了《昌平区校际联盟工作管理办法》。其中,对各联盟的申请认定、组织实施、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此同时,区教委在积极扶持联盟发展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引导各联盟自主制定各自制度,规范联盟活动。此外,昌平区教委还积极申请区级财政拨款,以及市级项目资金支持,每年投入约400万元,对这些联盟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校际联盟的深入开展,如何实现联盟内部干部和教师等人事交流的制度化、常规化?如何更好地打造名师?如何实现校际联盟自下而上的协作发展与区域内自上而下联片协作教研的有机整合?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更好地将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学校的草根实践相结合,进行因势利导。
(编辑?崔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