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景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命题,强调“要积极主动作为,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举措,特别是要研究谋划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高效能治理既是当前克服疫情危机的战术性利器,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
一、疫情危机引发高效能治理新思考
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经济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负增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果断做出“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各地迅速将“六稳”“六保”落实到位,推动第二季度经济由负转正的“V”形反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济运行快速走出低谷,呈现稳步复苏态势,彰显了我国各级政府高效的治理能力。
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彰显出我国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举国体制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依法防疫抗疫、公共卫生应急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制度运行体系还存在短板,制度执行能力还存在不足。总结抗击疫情经验,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与长远发展,就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领导,弘扬制度优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体框架更加牢固,同时加快完善具体制度,并通过加强制度执行力激发制度活力,促进治理效能的不断提高。
二、高效能治理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党带领人民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经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筑牢了经济和制度之基。新时代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型,由高能耗、高速度向高效益、高质量发展转型,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新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极其薄弱,发展经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成为了首要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原动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目标转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美好生活需要。目标多元要求改革动力升级,将改革开放推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地、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层次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改革开放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破冰,带动一系列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使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也坚定地走向现代化未来。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伴随着旧问题的不断解决,也暴露出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新的问题,意味着国家治理依然存在短板。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新矛盾新任务,改革开放也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目标由经济体制机制变革转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系统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以高效能治理作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深层次动力。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效能为标志。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做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的制度体系安排和运行机制设计;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制度运行主体具备高水平的制度执行能力。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在解决不同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执政思维由管理观发展为治理观,国家治理能力与时俱进、日益成熟。治理效能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现更高标准的经济持久繁荣和社会长治久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目标的能力。
三、筑牢高效能治理的制度之基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是高效能治理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梳理、基本框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为贯穿各项制度的主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多元一体,展现了大国治理在顶层设计、系统筹划、长远布局、协同推进方面的战略性制度设计思维。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制度遵循,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高效能治理的核心。制度一经确立,执行就成为了关键。中国共产党是治国理政、制度执行的主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执行力是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关键。不断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将静态的科学制度转化为动态的制度运行,才能释放各项制度优势。只有把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真正发挥制度作用,释放制度势能。
下好改革“先手棋”,以高效能治理为牵引,加强党领导下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一手抓制度完善补短板,一手抓能力提升扬优势,系统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将制度優势高效转化为治理效能,就牢牢地掌握了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就能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制度支撑和治理保障。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