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珠 王智 曲峰 魏芳远 张树 孙超 王显军 张建中 俞光荣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北京 100005;2.上海同济医院足踝外科,上海 200065)
足部跖跗关节又称Lisfranc 关节,近年来其损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根据受伤暴力可以分为高能量损伤和低能量损伤,前者一般指车祸、高处坠落伤等严重暴力损伤,后者指摔伤、砸伤等轻微暴力所致的损伤,其中低能量损伤较多见,但其较易被漏诊,CT 检查的普及使其漏诊率有所降低[2,3]。Lisfranc 损伤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也可以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低能量Lisfranc 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纳入标准:①低能量Lisfranc 损伤,仅横向不稳定;②既往未曾发生过Lisfranc 损伤;③获得至少18个月的随访。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脱位患者;②合并脑外伤患者;③先天性足畸形患者;④开放性损伤患者。
根据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0 年1月至2018 年1 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的18 例低能量Lisfranc 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 例,女6 例;年龄22~83 岁,平均(41.2±6.3)岁。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平均(3.7±1.6)d。拍摄足正、侧、斜位X线片和足部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损伤类型和受累范围。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纳入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8 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蛛网膜下腔阻滞或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可不使用大腿止血带。手术切口5 mm 左右。使用微型C 型臂X 线机进行术前应力位透视,明确不稳定的跖列(图1C、D),使用骨盆点式复位钳,钳夹复位第1、2 跖列或第2、3 跖列,透视确定解剖复位(图1E~G),使用2.5 mm 克氏针从内侧楔骨分别打入中间楔骨和第2 跖骨基底部,然后透视确定位置合适,取出克氏针,测深并选用3.5 mm 实心全螺纹螺钉固定(DePuy Synthes,美国),外侧柱一般随内侧柱和中间柱复位而复位,复位后闭合穿入2根1.5 mm克氏针固定。透视证实解剖复位、力线恢复、固定可靠后,缝合伤口,包扎。
术后抬高患足促进消肿,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术后6 周取出克氏针,开始部分负重。术后6 周、12周、6个月、12个月以及之后每年进行门诊随访,影像学评估复位固定和骨愈合情况。
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中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SF-36)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并发症。
18 例的随访时间为18~48 个月,平均(27.4±4.6)个月。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伤口相关并发症,无足部皮肤麻木,无神经和血管损伤。末次随访时AOFAS 踝-中足评分(80.3±5.9)分,优10 例,良6 例,可2 例,优良率为88.9%;VAS 评分为(2.1±0.4)分;SF-36 的生理功能评分为(82.4±6.8)分;SF-36的躯体疼痛评分为(85.7±7.9)分。2 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均无症状,其中1 例要求取出螺钉,1 例未行处理,末次随访均无功能障碍和疼痛症状;1 例发生跖跗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但无症状,未行处理。无一例进行非计划二次手术,均无中足塌陷迹象。
图1 患者,男,36岁,左足摔伤致中足损伤,行消肿等对症治疗,伤后3 d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低能量Lisfranc损伤常在足部处于跖屈状态时由轴向暴力损伤导致,力量从前足轴向传导到中足,暴力较大时可引起中足跖楔关节损伤而造成不稳定。影像学表现为第1、2跖列之间的分离,尤其是内侧楔骨和第2跖骨基底部的间隙增大,此损伤会导致中足塌陷和关节炎[4]。
此类低能量损伤较易漏诊,应注重体格检查,尤其是中足肿胀、不能负重走路、中足不稳定,注意中足跖侧的斑点征,这是跖侧韧带损伤的标志[5]。负重位X线片有利于Lisfranc 损伤的诊断[6]。Nunley 和Vertullo[7]通过负重位X 线片检查出半数漏诊病例。CT 检查会降低Lisfranc 损伤的漏诊率[8];超声检查发现内侧楔骨和第2 跖骨基底部的距离大于2.5 mm 可以判断Lisfranc 韧带撕裂[9];负重CT 可以更敏感的诊断隐匿性Lisfranc 损伤[6],MRI 能明确韧带损伤情况,但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10]。本研究中患者均行CT 检查,跖骨基底部骨折发生率为75%,5 例进行MRI,明确Lisfranc韧带2度以上损伤。
一般认为超过2 mm 移位的Lisfranc 损伤需要手术治疗[11]。手术方法有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和Ⅰ期融合术。低能量损伤可以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高能量损伤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一期融合术。即使移位<2 mm 的隐匿性低能量损伤,部分经过保守治疗的病例仍需手术治疗[12],因此对此类损伤病例进行保守治疗时需要定期随访。Kadakia 和Myerson[13]认为闭合复位后仍有2 mm的移位或矢状位15°的成角者,建议转为切开复位。结合文献和临床经验,建议以下情况行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①低能量损伤,轻度移位的Lisfranc 损伤;②CT 检查发现有明显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和轻度移位;③全身条件不佳,软组织条件差,可以微创进行复位固定。
Lisfranc 损伤治疗要求严格解剖复位和稳定固定,但切开复位内固定往往引起一些软组织并发症,如伤口愈合慢、伤口裂开和感染等[11],微创的方法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提高临床效果[14,15]。本研究中患者未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和足部皮肤麻木。使用微创方法尽早手术,不需要等待肿胀完全消退,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手术时间为伤后(3.7±1.6)d。微创手术切口5 mm左右,患者满意度高。
解剖学研究发现,复位固定内侧楔骨和第2 跖骨,稳定第1 跖跗关节后,各跖跗关节向背侧的移位得以复位[16],因此注重内侧柱的复位尤为重要,本研究中患者先进行楔骨间的复位固定,再进行内侧楔骨和第2跖骨基底部的复位和固定,之后进行其他跖列的复位固定。
关于内置物的选择,一般认为背侧接骨板和穿关节螺钉没有明显差异[17,18],本研究中患者均使用3.5 mm 实心全螺纹螺钉,便于经皮微创置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空心钉在导针定位下更易置入,但强度不足,容易出现早期螺钉断裂和复位丢失。施忠民等[19]使用空心钉进行固定,术后4 个月取出螺钉,为了防止空心钉断裂。可以采用2.5 mm 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和定位,透视确定位置合适后再打入3.5 mm 实心钉。本研究中1 例出现螺钉松动,1 例发生螺钉断裂,均出现在术后6 个月以后,未出现明显的复位丢失,也未出现临床症状。
本研究尚存一些局限性: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未设置对照组等。本研究结果满意,期待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
综上,对Lisfranc损伤认识的不断加深,其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不同损伤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低能量Lisfranc损伤可以采用经皮复位内固定方法,避免切口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