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万榕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板城第一小学 广西 钦州 535024)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它以“关注学生需求”为主要核心,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要目标。它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它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参与至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秘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生求知欲望的基础。然而,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未形成的小学生无论干什么往往只凭兴趣出发,他们对抽象性、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自然而然的就失去好感,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数学课上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拘一格敲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充满活力,也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比如,我在讲解“元角的认识”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深化学生对元角的认识与理解,在讲解中我采用“找朋友”这一小游戏,具体游戏流程是:第一,由学生分别扮演人民币价格或者是物品,营造出买卖的教学情境;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物品找出相应的价格,或者是根据价格找出相应的物品。在游戏中我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范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做“设计师”,即测量自己房间的长、宽和高,并想象一下如果要使自己的房间更漂亮,现要在四壁和屋顶涂上涂料,而在了解了每平方米的用料量及涂料价格的基础上,计算一下粉刷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大约要用多少涂料,花费多少元,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说,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第一,练习要有层次性。教师设计的练习要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习水平的需求,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有不同的发展。第二,练习要突出重点。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就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第三,练习要有开放性。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外,还应该关注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再说,小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发展都不够成熟,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积极探索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多积累,多总结,开辟出一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路径,保障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