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英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市场小学 浙江 临海 317000)
在科学课中,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图像、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整合加工在一起,将生动直观的信息呈现给学生,给孩子全方面的感受,弥补了传统教学利用口授所表现出来的单调性、抽象性、高效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相反,如果借助多媒体,利用教育技术多方面的刺激,直观素材引起学生兴趣,学习动机得到很好激发。
比如说,在设计《浮力》这一课时,在学习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情况时,如果我们仅仅用语言以及文字,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会觉得整个过程比较茫然,觉得很抽象。通过活泼生动的动画效果,图形的直观性,我们借助动画效果,进一步感受到浮力的效果,学生更容易感兴趣。借助不同长短的箭头表示出浮力以及重力的大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
有效地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有很好的帮助。教学效果好了,学习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只有利用好教育技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高。
2.1 借助图片,提升理解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具体,易于学生理解。比如在学习《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中的细胞时,通过信息技术把细胞的结构清楚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样就把微观的知识给宏观化了,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显微镜下找到相应的微观结构,很好地优化了小学科学教学。又比如在学习《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一课时,课件展示气孔等结构,清晰的图像,很好地刺激了学生视觉器官,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记忆效果和理解效果。
2.2 借助录像,提升理解力。在表现生物动态的过程中,借助录像,变形虫、草履虫等微生物在水中游动的录像,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对于这块知识就会有感性的认识,更容易理解知识。借助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可以将书本静态的知识转变为动态,化虚为实,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
2.3 借助直观演示,突破教材重难点,提升理解力。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并且有时受到时空限制,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就成为难点,难以被学生理解,有时甚至会出现“卡壳”而出现错误概念,这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就至关重要。比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一课时,如果单单靠文字及语言来描述这两个天文现象过程,学生真的很难理解,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立体的图像,将网上下载视频呈现给学生,他们很快就明白了日食以及月食形成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抽象微观的,难以解释的,不可见的,都变得更加具体形象,学生得到很多的感性材料,抽象的内容变得不那么难理解了。
又比如,在学习《简单电路》时,学生对于什么是串联什么是并联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课堂上,我借助微视频,更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连接的方法和过程,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形象了,静态的变得动态了,学生的认知障碍就这样很好地克服了,课堂变得轻松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不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
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不能单纯地只看知识“量”的积累,更要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知己恩内在的连续,能不能构建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中的视频以及音频技术,将教学内容分层地展示给孩子,让孩子由浅入深地去对所学内容复习,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完整地构建科学知识体系。
比如在复习《微小世界》单元时,借助流程图来表示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视野拓展的关系,再把知识展开来,帮助教师清楚地讲解本章的主要内容,还要把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表达出来,也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学生更好完成整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悦学习氛围中,保持很高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打开更广阔的接受科学信息的空间,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彩云之深处,有彩蝶在高飞。”让我们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