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彩玲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榆中街小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智能化,这就对人们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彰显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大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接受知识,进而去实践,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如何合理的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游戏教学,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始终认为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水平的根本,而信息技术作为非考试学科,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关注主要科目的成绩,使学生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语数外这三门科目的学习上,无法对信息技术课程投入精力。同时学校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很多时候课时也不能得到保证,被挪作他用。
其次,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目,存在着课时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无法保证学生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同时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配备较少,设备老化,无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再次,现有的教学手段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学生自主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多,而教师只是单纯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无法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3.1 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现有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系统全面的对知识进行传授,让学生反复记忆重点内容,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容易产生烦躁情绪。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教授不利于实践水平的提升,枯燥的知识也会让学生对实践课程产生抵触心理,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提升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吸引力,游戏本身存在着神秘性和竞技性,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游戏的探索中;而游戏的竞技性则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专注力,为了防止游戏中突发情况的发生,同时取得更好的游戏成绩,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3.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的学习,忽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使得实践课程中,学生的实践时间短,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及时的练习,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游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较高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游戏的同时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增强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对教师教授知识的完全掌握,要求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目的。而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在游戏既定规则内随心所欲的完成操作,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为实现游戏目标而开动脑筋,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1]
4.1 注重游戏的适用性。游戏教学方式的是否使用要按照实际教学活动的要求来决定,游戏是为课程服务的,而不是脱离课程的纯粹的游戏,在游戏的引入中要注意游戏的使用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课业要求,防止过度使用游戏对学生造成的负担;同时游戏要满足锻炼知识技能的作用,要包含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要强调在教学中游戏的引入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知识,防止学生沉迷游戏中。
4.2 注重游戏的启发作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教学法要注重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游戏操作、画面等元素进行主动思考,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索,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注重游戏的创造性,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目的。
4.3 注重游戏的规范引用。严格控制游戏时间,同时强调游戏的负面影响,督促学生在其他时间尽量少玩游戏。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游戏的特点,对游戏进行合理使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知识的教授为主要目的,规范游戏的使用。[2]
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目标。合理的将游戏教学方式引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使其发挥应有的效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游戏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