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琪慧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园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识字教学关系着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写作以及口语表达等多项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一味地重视识字教学,为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识字过于单调,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为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识字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为学生打好识字基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识字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在学习时,若是学生缺乏识字的兴趣,认为识字单调无趣,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难以得到调动,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教师应当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汉字都能够从形音义方面得到很好的讲解,作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利用好汉字的这一特点,结合汉字的形音义为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日月水火》时,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学习“日”时,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一个正在闪耀生辉的太阳,将太阳逐渐变形、变形,逐步演变成“日”;在学习“水”时,则是为学生展示水流蜿蜒流转的情境,逐步转变成古代的象形文字,再转化为“水”,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习“月”、“火”、“山”等生字与“月亮”、“火焰”、“山川”的联系,将山川逐步演化成“山”,将火焰逐步演化成“火”,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能够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在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时,教师也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实际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识字舞台,在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汉字的存在,传统的识字教学总是以课本为主要教学途径,忽视了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汉字,这对学生的识字学习是不利的,会让学生认为识字是单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给予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识字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不断认识新的汉字,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树之歌》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生字,在完成学习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实践作业,“在你家周围,都有哪些树?是高高的杨树?还是粗壮的榕树?是树叶像手掌的梧桐树?还是叶子红红的枫树?”让学生在回到家后去探索自己周边生活中树木的种类以及特点,让学生能够写出周围树木的名字并学会其读音,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学会识字与写字是阅读的基础,同时阅读也是学生巩固自身识字成果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与识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识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识字本身的单调性,让学生能够结合阅读内容的前后对字词的含义进行探究学习,结合阅读本身来理解字词的释义,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不断接触新的生字生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田家四季歌》时,在学生对大部分字都认识并且能够读懂读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阅读,让学生自己尝试阅读,同时让学生活用字典,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去认识生字,学习生字,并理解生字的意义,以阅读为载体,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对于季节的认知去对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字的语言环境,结合语言环境来进行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的识字方式能够让识字的过程不再变得单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巩固与学习生字生词,教师则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识字,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果,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打好基础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教师,在打基础阶段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去进行识字,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与学习,为学生未来语文知识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