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维广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开发区小学 江苏 建湖 224700)
问题式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自觉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数学的角度考虑生活现象,促进学生知识运用和思维品质的提高。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驱动力,也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在问题式教学中,学生能自主观察和认识世界,用数学语言描述世界,在合作交流中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首先,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引发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深刻思考,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生和探究能力,形成高效的数学学习方式。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能力的提高。其次,问题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将问题式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在问题中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逐渐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和建模能力,在思考、感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1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没有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提高。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结合学生的能力设计教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另外,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没有独自到商店购买过文具,自己是怎样计算价格的,接着出示数学情境图,提问学生如果要构架2个价值16元的文具盒和3支价值15元的钢笔需要付多少钱,应该怎样计算。购买文具的话题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看到问题后能直接得出2X16+3X15的算式。之后教师引出新课内容,提问学生算式的计算顺序是怎样的,让学生试着计算结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使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
2.2 动手实践探究,激发创新意识。小学教学课本中的部分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复杂,如果直接用口述的方式讲解,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课堂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利用教具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卡片,与组员一起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为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用了几个一厘米的正方形,将数据记录下来。接着让学生观察总结数据,提问学生摆出长方形的面积与所用正方形个数有什么关系。之后再提问学生如何测量中课本中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让学生根据操作经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最后提问学生能不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正方形的面积。这样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的提高。
2.3 解决疑难问题,深化学生认知。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小学数学问题式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概括总结教学展示,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新课内容会产生许多新奇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问题开展问题式教学,以此来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以《扇形统计图》教学为例,学生在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会产生许多疑问,如统计哪些数据要用到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在哪、怎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信息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组内提出问题并解决,再由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锻炼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深化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数学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利用灵活多变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层次性,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