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靓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近年来,科技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商贸流通产业也不例外。传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渐颠覆,消费结构持续改变,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推动商贸流通产业持续增长,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以衡量商贸流通产业的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依据,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上海市201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74万亿元,2019年达到1.35万亿元,较2012 年增长近1 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5.3%。河南省201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 万亿元,2019 年达到2.27 万亿元,较2012 年增长1 倍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8%。甘肃省201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19万亿元,2019 年达到0.37 万亿元,较2012 年增长1 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2.5%。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分析,商贸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推动商贸流通产业繁荣的重要方式,有力支撑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商贸流通业和互联网加速融合,生产、制造、消费、贸易、金融服务更加畅通,区域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联通步伐不断加快,物流运输更加便捷,商品流通迅速加快,传统商贸流通经营模式不断释放新活力,商贸流通产业规模实现持续增长,有效满足了人们日益丰富多样的消费需求。同时,商贸流通产业的持续增长也拉动其他相关产业不断发展,区域经济拉动效应不断显现,大大促进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规划,从国家战略高度层面对各经济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作出部署。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措施规划,支持商贸流通产业抓住互联网机遇,加快转型升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商品运输、装卸、仓储、配送等各环节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电商企业加强节假日促销,推动线下实体和线上零售互动,推动网络布局从线上品类向线下品牌、商圈延伸,构建全渠道购物场景,进一步拓展了商贸流通产业空间。同时,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或地区贸易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贸易便利化、通关、电子商务以及投融资合作等日益频繁,中西部地区以及国际物流需求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重大机遇,也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提质增效注入强大动力。满足市场需要和客户要求的能力持续增强,物流服务成本持续降低,服务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展现出光明前景。
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基础差异很大,即使同一经济区域,各省市之间差异也很大。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管控制度和制度法规千差万别,难以适应区域一体化的要求,市场准入、市场体系、市场竞争等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同一区域制度法规不够统一,一定程度阻碍了商贸流通市场活力。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商贸流通业出现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市场环境建设没有同步跟进,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战略规划、制度体系、发展政策建设严重滞后。有的地方管理体制不顺畅,地方保护主义还比较严重,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以协调,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造成制约。
我国各个经济区域都包括很多省市,由于各省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同,同一经济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发展极不均衡。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区域内各省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公铁运输、物流通道等还没有完全畅通,物流网络运输体系还不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市场体系建设规划不科学、不够充分,难以充分考虑区域内外现有资源,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商贸流通成本过高。有的地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还停留在战略层面,没有完全落地实施,市场要素支撑不足。有些地方专业商贸批发市场少,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没有形成城乡全覆盖体系。
中西部地区部分商贸流通企业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缺乏发展视野,经营理念和市场理念陈旧,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相对滞后,发展方式转变较慢,很多商贸流通企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服务质量和竞争力不强,规模与质量效益不匹配,企业 “小而散、多而弱”,信息化服务能力不足,企业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不高,整体服务系统和服务能力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电子商务缺乏有效盈利模式。
我国整体商贸流通产业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研究有欠缺,特别是缺少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国际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等高层次人才。我国区域之间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企业人员大多数是传统企业转换而来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员工队伍普遍缺乏,高端人才稀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直接导致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速度较东部地区慢。东部商贸流通产业基础较好,吸引人才能力较强,中西部偏弱。东西部区域之间人才交流互动不足,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薄弱,经营主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工作经验不足,新知识新模式接受能力较弱,直接影响农村电商发展。
良好的商贸流通发展环境是推动区域商贸流通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要针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由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加强对接,加强统一领导,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层面做好统筹谋划,打破区域内条条框框,健全完善区域一体化商贸流通制度法规,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策制度和监管机制,突破市场束缚和地方保护主义束缚。要结合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深化政府服务职能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增强服务意识,鼓励支持商贸流通业不断创新市场经营模式,创造有利于商贸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其次,要重点针对区域内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弱势企业,通过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促进商贸流通资源优化配置,大力扶持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注重营造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行业市场监管,理顺监管体制,形成监督合力,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竞争原则、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要加重处罚,营造区域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最后,要紧跟国际国内商贸流通发展标杆,学习借鉴我国东部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经验,健全区域商贸流通市场准入体系,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明确各个环节责任权利,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商贸流通产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内各省市经济基础也不一样,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参差不齐。一方面,要促进区域内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深化区域内商贸流通企业的交流合作,坚持以强带弱,互相取长补短,借鉴成功经验,抢抓互联网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努力扩大商贸流通产业空间。加强东部和西部商贸流通企业合作,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形式,积极引入优势资源和先进经营理念,发挥东部发展优势和西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实现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以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经济体系为切入点,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牵动,推进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设施基础,构建健全的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商贸物流网络建设,整合零散物流配送资源,构建城市、乡村综合商贸流通网点,以点带面,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化差异。注重发挥区域内商贸物流节点城市的辐射效应,完善商贸网络,构建城乡一体全面联通商贸流通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商贸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可以说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 “火车头”。区域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府有关部署和要求,支持商贸流通企业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创新经营管理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探索商贸流通发展新模式,深入推动互联网经济、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不断激发产业活力。要充分依托区域经济基础和区域优势,结合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基础,加快相关资源整合,优化商贸流通产业布局和商贸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商贸流通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最大化,不断提升区域商贸流通产业的拉动力。要突出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以实施重大项目为带动,加快推进特色物流园区、特色产业园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区域、行业、地域限制,破除商贸流通壁垒,促进生产、消费、流通、服务全链条全流程的互联互通。大力推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扩展产品营销流通渠道,积极推广云营销、云体验,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商贸流通业的产业拉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依托区域内商贸流通产业优势和电子商务发展基础,构建面向区域的电子商务和商贸物流协同发展的示范基地,实现立足区域发展、辐射全面、面向世界的目标。发挥区域内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按照全产业链模式,积极建设高端商务聚集区、智慧物流先行区、现代商业融合区、创业创新示范区等,加快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强化电商、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带动区域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网络化发展。加快区域物流基础建设,通过区域间合作,共建多功能大型现代化仓储和配送设施,建设特色农产品物流配送基地、绿色建材家装物流配送基地、日用消费品配送基地、应急储备保障基地等方式,逐步构建起区域内统一协调、反应迅捷、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加快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商贸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供应链、产品链和用户网、消费网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加快建设研发、运输、仓储信息平台,搭建智能物流网络体系,实现物流仓储、配送、运输等各环节的一体化和智能化,促进商贸流通产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构建区域综合物流通道,发挥国家经济和城镇布局作用,推进跨区域公铁联运体系建设,建设高效便捷的商贸物流网络。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宗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等专业物流,着力在区域内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中心、商品集散地和会展中心。
要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贸易摩擦的新挑战,积极探索商贸流通产业国际化途径。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扩散蔓延的背景下,要密切关注客户消费需求,强化国际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在人员流通受限、商品流通受限的情况下,要充分借助云技术、云平台,大力拓展商贸流通国际市场,积极推动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推动区域特色商品、技术和服务全面走出去。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优化商贸流通供给水平,畅通国际物流网络,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产业国际化水平。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 建设,深入研究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法律,紧紧抓住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有利机遇,深化商贸流通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基础设施规划与技术标准的跨境对接,不断深化商贸物流合作新机制,拓展国际商贸合作新平台,完善商贸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各类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商贸流通资源的利用效益,推进国内资本、技术、设备、产能全方位走出去。进一步整合跨国电子商务和商贸物流优质资源,通过战略投资、合资合作、重组并购等方式开展国际化经营,发挥协同效应,提升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国际竞争力。加快商贸流通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商贸流通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资合作,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