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妮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45)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朝着高层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其使用的建筑材料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此时就需要在进入施工阶段之前能够对于建筑材料进行全面有效的检测和试验,以确保实际建筑材料的质量是达标的。由此对于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问题进行归结,是很有必要的。
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的工作内容比较多样化:需要取样试样,需要进行环境温湿度的检测,需要对于加荷速度进行检测,需要对于试验误差进行检查,需要对于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由此生成对应的建筑材料检验和试验结果。很明显,针对于建筑材料开展的一系列检测和试验工作,可以确保实际建筑材料质量处于达标的状态,这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实际的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工作不到位,就可能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纳入到施工工序中去,这样就可能使得施工质量处于隐患的状态,显然这种局面是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要高度重视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工作的开展,确保其处于有效的状态。
结合多年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经验,对于实际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结,希望在不断的反思中可以实现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工作质量的提升。详细来讲述,主要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不同的建筑项目中,实际施工环节中使用的建筑材料是不一样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也是有区别的。因此需要依照实际建筑材料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检验试验的诉求,继而确保实际的检测试验项目朝着更加针对性的方向发展。以材料水泥的检测为例,一般情况下需要以按批检验的方式来进行,关注其安定性指标,强度指标,凝结时间指标,用水量指标,水泥细度指标等,混凝土用粗骨料,还需要依照常规标准,对于实际颗粒级别,密度,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等指标进行检验。如果对应建筑项目中使用的是大于C35标号的混凝土,还需要将压碎指标纳入其中,使用质地疏松的骨料,进入到坚固性试验中去,还需要做好活性试验。
取样和试样环节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在此过程中需要秉持对应的基准和原则:首先,取样需要有代表性。因为建筑材料的使用,是大批量使用为主导的,需要使用系统推断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需要依照抽检样本的数据对于整体质量情况进行界定。因此需要确保样本是真实性的,并且有代表性,实际检验数据和判定结论才能够反馈实际整体的质量,才能够确保实际的取样制样工作是有效的。其二,实际负责试样采集和制备的人员,必须要做到持证上岗。证件可以代表其具备此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然后依照实际的步骤来进行操作,树立合规意识,这也是保证实际检验试验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节点之一。其三,要坚持使用科学合理的取样方法。建筑材料类别比较多,不同的建筑材料,实际的取样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就需要在取样之前设计好对应的取样方案,然后依照取样方案来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实际的误差处于合理的状态。
对于建筑材料而言,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下,实际的性能指标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动,对此就需要高度重视环境的控制和管理。以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例,温度的变化,可以迅速对于其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确保在拉伸试验中,实际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3度左右,实际变化区间为21-25度之间。如果将其放置在28度的环境下,实际的抗拉强度平均值比标准温度环境下的平均值要低2.85%,这充分展现出实际环境温度和湿度因素,对于材料试验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检测试验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环境控制工作的开展,以确保实际的检测工作在理想的环境下开展。
在实际的建筑材料检测试验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严格依照实际的检测试验标准来进行,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操作人员熟练程度不同,材料的均质性不一样,设备仪器的状态不一样,环境条件有差异等,都会对于检测和试验结果造成各种负面影响。以钢筋拉伸试验为例,有试验人员在进行的过程中,看到出现紧缩的情况,但是没有将其拉到断裂的状态,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很容易出现对应的试验结果的偏差,这种误差是需要进行规避的。对于同一个组试件,彼此之间误差,如果处于规定范围内,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超过了对应的范围,就需要进行试验工作的重新开展,并且使用平行试验误差的基准或者再现性误差基准来应对。这种试验一般针对的是水泥材料,钢材材料等,将其划分为两份,一份交付给质检机构,一份留存,比较两者的结果,如果误差比较大,就需要去寻找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去改善。
在实际的建筑材料检测试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实际的实验结果离散性处于偏大的状态。本着提升试验结果准确性的目标,会做一些取舍,这就是检测试验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为例,3个强度值中超出平均值10%左右的,就需要进行对应数值的剔除,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应平均取值的计算。当然,对于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问题,都有着对应数据取舍的基本标准,可以依照实际的标准来进行。因此对于实际检测试验人员而言,需要积极主动更多去了解各种数据修改的规则,各种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各种试验结果数据的修改规范,然后严格依照对应的基准来进行,由此确保实际的数据处理工作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处于常温的环境下,建筑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此时的加荷速度处于比较快的状态,实际变性滞后与荷载模式,此时获得的强度值往往比固有的强度要高。以钢筋屈服点测试为例,加荷速度比较快,实际的屈服点也处于偏高的状态。对于水泥或者混凝土而言,实际的抗折抗压和加荷速度的快慢等因素,都会对于实际的测定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到这样的因素,加荷速度需要严格依照材料标准和操作规范来进行,在此过程中加荷是连续性的是均匀性的,如果试件开始变形,甚至快要进入破坏状态,此时就需要停止试验机,确保试件最大荷载值能够被测出。
综上所述,在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的过程中,需要树立精细化的管理意识。要积极建立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标准和规范,引导实际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工作朝着更加合规的方向发展;要注重建筑材料检测和试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对应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技术素质和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要建立完善的持证上岗机制,严格对于实际检测试验工作人员的资质进行考核,确保其严格依照对应基准来进行,由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检测试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