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楠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不再只关注对学生进行基础乐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聆听乐曲中感受其中的意境和创作人的心境。而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乐曲是相对抽象的内容,教师无法直接让学生在立体、具体的事物上进行品析,以至于制约了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改善这一问题,促进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中实现有效欣赏呢?
课堂的互动是教师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认知的有效路径,良好的课堂互动形式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从而更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不断完善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利用合作活动的开展,促进课堂中和谐关系的构建,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进行乐曲的欣赏,诱发参与课堂的热情。
以《山村来了售货员》这首乐曲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促进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欣赏学习。而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我们知道学生的成长背景造成了学生在面对同样一首乐曲时所表现出的音乐欣赏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往常教学的经验,将学生按照欣赏能力的差异性,进行层级的划分。随后,教师再依据同组不同质,异组质相当的原则,进行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呈现差异化的分别。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安排好的小组形式共同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并让小组中欣赏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组内的其他学生进行欣赏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在相互辅助中,逐步提高对本首乐曲的欣赏效果,实现音乐欣赏的有效教学。
显而易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合作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小组成员中进行互助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欣赏的效果。
在传统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利用问题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已经屡见不鲜了,教师也会利用问题的引导性作用,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认知和学习,同时基于学生的回答获得教学的反馈。但是,问题的应用功效却不仅限于此。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为媒介,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探究答案的同时,完成对乐曲的赏析,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美丽的星座》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首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使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本首乐曲,促进学生欣赏其中表达的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向学生提出“在本首乐曲当中主要描述了怎样的文化呢?”“作者通过怎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深化对本首乐曲的认识,完成对乐曲的欣赏。问题是贯穿课堂始终的,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用问题来进行教学,不但能够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本节课中歌曲的欣赏情况,还能够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掌握自主欣赏歌曲的方法,实现自主欣赏音乐能力的提升。
不难看出,问题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借助问题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对乐曲进行分析和鉴赏,从而在提高欣赏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欣赏能力,促进学生掌握自主欣赏的方法。
游戏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教师能够利用游戏的形式,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之中。而在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积极应用游戏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欣赏课堂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驱使下,主动进行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从而提高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故乡恋情》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音乐欣赏课程中进行游戏的规则: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本节课中乐曲的赏析,分析歌曲当中所蕴含的感情以及歌曲当中描绘的情境等内容,对于回答正确且速度最快的小组,教师予以一定程度的奖励。之后,教师播放本节课的乐曲,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赏析和探讨,在学生得出结果以后,举手示意教师并进行回答,对于小组欣赏最为全面且回答速度最快的一组,教师给予奖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欣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使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主动进行乐曲的欣赏,从而不断提高欣赏的效果。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欣赏课的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乐曲的分析,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利用合作学习活动、问题以及游戏等形式,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欣赏能力。但是,却不是在一次课程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因此,在以后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创新欣赏教学的策略,并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进行应用,促进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构建高效的音乐欣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