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娟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快推动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在各学科教学中引入和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是实现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个创新之举。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或者教学指导方法不正确,使得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地强化小学数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是当下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当下越来越多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了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也有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广泛地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教师不懂得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如果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没有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平时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时候可能会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应用其他教师的教学课件,影响了实际的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其二,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如平时不管是讲授知识、批改作业等都借助计算机完成,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甚至数学基础概念也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这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不仅教学效果不高,也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其三,师生互动不足。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期间常常只注重知识的展示或讲解,却忽视了同学生的互动,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进而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法是激发学生自主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教学法。如果问题情境设置得当,那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持久保持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那么会大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如果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借助音频、声频和视频等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情境,那么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圆的认识”部分数学知识学习期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如下演示动画:在某次森林运动会上,三只小猴子参加了骑自行车比赛,它们的车轮分别为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哪一种形状车轮的运转速度最快?在该问题启发下学生会积极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中的展示情况,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得到圆形的车轮最快。通过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上述探究式问题情境后,有利于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这对提高他们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知识抽象性比较强,其中重难点知识的占比比较大,此时单纯借助讲授式授课模式的应用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所以为了更好辅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通过为学生展示直观的动画、视频或图片等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提升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授课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为学生科学地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积极学习这些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针对大小不同的圆分别测定线段的长短情况,并比较各自的直径,这样直观的展示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圆的周长基本上比3倍圆的直径多一点,从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突破这部分数学知识学习难点。
(三)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认知等各方面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尤其是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无疑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具体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理解与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部分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多媒体设备上面绘制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借助简易的绘图工具,配合鼠标的操作,可以使学生便捷地完成图形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或不懂得如何正确应用信息技术等,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目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点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期间要注意强化师生互动,以便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