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华
小学阶段是学生求学生涯的起点。因此,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以及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思维、语言、智力启蒙的一个重要阶段,引入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去思考问题,形成独特的见解。同时探究性学习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潜力的重要“桥梁”,教师需要有效利用这座“桥梁”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课前预习是形成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灌输多种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下一步开展探究性学习做好准备。在学生从精彩纷呈的预习方法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时,教师即可鼓励学生主动做好每节课的课前预习,提前明确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执教《不懂就要问》这一内容时,文章阐述了伟人“孙中山”的事迹,由于小学生对“孙中山”的功绩知之甚少,于是我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一则小学生通过询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相应事迹;二则通过网络查询收集孙中山的资料。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学生将其查阅到的资料娓娓道来,并且稚嫩的脸上流露出了敬佩的神色,于是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新课学习,在学生阅读完全文之后,并抛出问题:“孙中山为什么敢向私塾先生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而其他学生却不敢呢”?这个问题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并且答完之后还要歌颂一下孙中山对中国革命事业所做的奉献。看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此高涨,我深感欣慰,并且意识到课前预习对后续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语文课堂活动是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时机。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到课堂活动中,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探究活动的热情。再者语文教学活动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协作,从而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比如:在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设置了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文本题目思考:1.老屋为什么倒不了?2.老屋是什么样的?3.老屋最终倒下了吗?提出这三个探究性活动后,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且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和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在气氛的感染下,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不仅生成了多样化的答案,而且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更加顺畅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头脑更加灵活了,思维也更加敏捷了,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小学生的认知有限,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以此让学生产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产生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生成探究性学习的智慧,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比如:在教学《一块奶酪》的内容时,学生对蚂蚁队长、小蚂蚁的说法和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见状我乘机问道:“如果你们碰到了蚂蚁队长一样的问题,你们会怎么做呢”?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肯定蚂蚁队长的做法,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蚂蚁队长应该把奶酪分成均等的小份,然后分发给每位小蚂蚁,这样大家不仅搬东西的积极性很高,而且还会增加蚂蚁队长的威信呢!听着学生们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我意识到学生原来热衷于贴近生活的问题,以后在课堂上需要设计类似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问题是引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导火索”。然而教师如何引爆这一“导火索”,引导学生不断地、大胆地提出质疑,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也是提高探究成效的“催化剂”,也是学生探究学习问题的关键。因此,为了有效把握这一“导火索”,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产生困惑的地方,并加以引导,从而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学《在牛肚子的旅行》这一内容时,在正式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让学生思考:“牛肚子里旅行是怎样的一种体验”?这一问题成功戳中了学生的敏感点,他们有的学生兴奋的说道:“肯定很有趣”,还有的学生说道:“肯定很刺激”。为了检验猜测正确与否,学生迫不及待的去学习课文,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意识这真是一场有惊有险又愉快的旅途。通过设计新奇的问题,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提高探究效果。
总之,教师应该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深度研究,在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熟练掌握与运用,让小学语文课堂开出智慧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