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吴明
(福建商学院 海外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丰富历史底蕴和内涵,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能够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让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理论宣传和思想灌输为主,内容具有单一性和乏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以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不仅能够起到丰富学生思政教学内容的作用,还能间接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此基础上,必须严格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精细选择,满足高校学生的思想文化需求,避免文化陋习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穿插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吸引力[1]。
随着现代化、智能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加快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发展进程,促使人们的道德标准、思想与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一定变化,但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由于其思想意识具有局限性,生活阅历也比较有限,导致很多高校学生无法正确应对如此复杂的文化局面,甚至会对自身思想价值观念产生消极影响,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性、准确性产生质疑,因此,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积极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除此之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
想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实际作用,必须要在深化思政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渗透到思政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来确定高校思政教育活动主题,激发高校学生求知欲,既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又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意识进行有效规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识的吸收能力,有利于学生具备高质量、高水平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
从目前情况看,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严重忽略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教育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坚定的思想道德信念。想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质作用,首先必须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思政教育知识内容进行深化了解,才能切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目前情况看,高校虽然加强了对专业课程教育工作的重视,但是忽略了思想道德建设,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没有明确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目标,难以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对高校整体积极发展起到一定阻碍作用。
第二,未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价值取向指的是当主体基于自身价值观念时,在面对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出现的冲突、矛盾时所表明的价值立场、态度及具体倾向等。对于现阶段高校学生来说,在面对多元化文化发展局面时必然会受到影响,部分学生不再遵循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同时其价值目标也向维护自身利益方向转变,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和行为选择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一定破坏。因此,必须切实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促使学生对传统社会价值观念进行继承和发扬。
第三,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其对个人理想过度关注,同时也没有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再加上高校对思政教育没有提高重视,出现教学活动表面化、形式化,难以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一定规范作用,但是由于学生自身不重视、不规范等,难以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关系,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想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对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加以重视。
第一,要加大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视力度,不断提升其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同时还要深化传统文化的实质内容,充分挖掘与思政相关的知识,进一步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切实达到提升整体思政教育水平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时,需要运用传统文化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思政理论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从中探寻思政教育知识,来潜移默化地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有效规范其道德行为[3]。
第二,高校领导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活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价值,同时还要利用有效手段提升教师的认知程度,促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学生向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发展,有利于达到高校思政教育培养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传统文化逐渐渗透到思政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发展素质需求的同时,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真正意义上促进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想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充分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继而发挥出其实际作用,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保证思政教育开展的有效性。首先需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对偏见、歧视等不良现象予以修正,促使学生能够正视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吸收其精华部分,对固有的糟粕、陋习等进行剔除,在此基础上,高校还需组建专业的传统文化研究机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保证思政教育开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还要在学校对传统文化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潜移默化对高校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其真正意义上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保证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实际效能[4]。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难以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就对其深化了解,想要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进行有机结合,除了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需要通过专业的师资队伍来实现详细教学讲解,才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使其充当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教师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通过自身专业能力将传统文化与思政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内容,同时教师团队还要不断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保证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指明前进道路,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除了要切实做好课堂教育外,还要积极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这对激发高校学生的参与热情,具有极强的辅助性作用,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同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有效规范,对社会风气起到一定净化作用,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层出不穷,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同时也有效转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促使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传统的纸质向电子化转变,因此,需要将网络积极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设立具有特色性、吸引力的思政教育网站,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教化与传播功能,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开设传统文化板块来让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知识交流和讨论,不仅能够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实时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深化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有效改变原有的带有抽象性、固有性的观念,将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具体,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且容易的接受,促进高校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是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强化学生思想素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要明确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将其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