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迎
(福建省石狮市祥芝中心小学,福建石狮 362700)
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通过特殊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科观念以及探究技能等方面进行培养,以便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学科所具有的良好知识,却和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基础,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充分贯彻到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时要对以往课程内容、教学实践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根据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中的相关标准,将利用学习活动的方式作为依据,将义务教育中的美术课程内容划分为造型、设计、欣赏及综合四个方面。其中欣赏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自然美等方面的观察,不断形成审美欣赏、审美趣味等方面的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利用知识、经验等来感受、体验美术作品,并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了解美术现象与作品的实践活动[1]。欣赏主要强调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根据自身感受进行批评与鉴别。而美术鉴赏则是指在欣赏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更高层次的延伸与拓展,其注重的是欣赏和评价。因此,在小学阶段将美术教学工作定位为欣赏,与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学生认知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小学阶段欣赏课需要根据某一主题来展开,对学生进行引导,对美术作品、现象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描述、感知和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趣味与判断能力。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这对其自身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作用。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其对美术教学实践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事实上,欣赏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其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本中相关艺术作品、文化遗迹等方面的欣赏,而且是对所有相关的视觉符号进行解读。从这一角度而言,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美术欣赏能力决定了美术教学工作的成败[2]。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将所有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其变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主要包括审美判断、图像识读以及文化理解。其中图像识读不仅是对图像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解读,而且还要感受图像在材料、色彩、造型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另外,还需要求学生能够从该发展脉络、风格等方面来了解图像本身所具有的差异,以此来感受视觉文化所具有的信息。审美判断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感知与评价。而文化理解则需要以文化的视角来理解美术作品,并从内心对美术作品的文化表示认同。
例如,在讲解《家乡美》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应当将所有关于家乡的美术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识读出其中的内容,欣赏美术作品本身的色彩、材料等,而且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画家所绘画出来的家乡都是不同的,所以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也不一样。此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认可美术作品中的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美术欣赏能力[3]。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最基础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效感受到美术作品在空间、色彩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作品的类型,然后思考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涵[4]。美术欣赏课是以美术知识和理论为基础,然后在审美情感上形成价值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将作品解读作为基础,了解作品属于何种流派,掌握作品艺术思潮,并了解作品自身的文化背景,最终形成价值判断。所以,仅仅进行简单的讲解并不能满足提升核心素养方面的要求,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在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利用观察、分析、调查等方式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变成主动学习知识的状态,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
例如,在讲解《家乡古建筑》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古建筑,然后利用自身所学习的美术知识进行分析,再通过翻阅相关资料,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然后,教师在欣赏课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家乡绘画出一幅美术作品。这不仅能使其了解家乡的古建筑,而且能培养其欣赏、观察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其美术审美素养。
美术学科素养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审美判断,并且在文化上产生认同。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对视觉文化现象、艺术作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文字或是语言的形式来发表相关的鉴赏报告。所以,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单元活动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制订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欣赏评价表。对美术素养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美术作品实际感受进行表述,并通过“欣赏小报”的形式开展教学实践工作;针对美术素养中等的学生,可以采用“写作大比拼”方式让其加强自身的体会与欣赏。而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写欣赏小论文方式让学生将自身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以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而此种方式也是其他学生所要达到的层次。
例如,《剪纸故事》一课,剪纸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通过不同手法能够形成不同的形象,其所形成的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对剪纸图像进行欣赏时,教师让学生将自身对剪纸的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表达出来,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其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美术欣赏能力。
总之,小学美术欣赏课虽然占用课时非常少,但是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却是非常重要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工作,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欣赏、品鉴美术作品的能力,让学生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这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通过对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优化进行探讨,不仅提高了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为其他教师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提供了一定参考,以便充分发挥欣赏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