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书英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大学新生英语整体水平大有提高,为了顺应学生所学专业及社会需求,开始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势在必行。蔡基刚也集中发表文章,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时代的定位,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是ESP,而非打基础的通用英语或人文素质的通识英语。因此,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大学英语也开始采用ESP教学。但考虑到本校师资数量、专业知识以及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学院采用的是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法,前三个学期采用EGP教学法,而第四个学期及大二第二个学期则采用ESP教学法,并实现由EGP到ESP的融合,全面提高本源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EGP教学法,即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其核心内容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读写、语法、句法、阅读以及翻译能力。“通用英语学习的内容不单单指向某个专业,某个学校或某个职业,而是涵盖一个合格世界公民应该涉及的知识范畴。其使用也没有清晰的专业和职业目标,服务的是人的普遍交集需求。”在我国的整个基础教育中实施的都是EGP教学,从中小学英语到大学英语。ESP教学法,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顾名思义,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ESP教学法与EGP教学法具有较大差异,但ESP和EGP的语言规则是相同的,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具体来看,ESP属于EGP的基础,要提升EGP的质量,需要充分发挥出ESP的基础作用,只有发挥两者合力,方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发展到特定的阶段之后,才可以开展ESP教学。在实际教学环节,需要基于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基于学生发展需求来锻炼其语言应用能力与工作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将基础教学与ESP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够培育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英语认为。对此,Wilkins有过明确的界定,他提出,参与过ESP教学的学生,拥有比其他普通学生更强的综合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复合型的新型人才,该院采用EGP与ESP相结合的教学法。
在EGP与ESP的结合上,需要遵循几个特定原则:①需求性原则,EGP、ESP的整合要考虑到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要让他们具备扎实的公共基础语言知识与技能,也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整合后的课程,或是侧重于书面语交际,或是侧重于口语交际、阅读与翻译;②应用性与实践性原则,在整个上,要考虑到各个专业的具体工作情境,做到可操作、能应用,整合完毕后的课程或是让学生能够为客户提供咨询、与客户开展商务洽谈、提供维修服务、开展技术攻关等;③EGP与ESP的结合要兼顾到专业属性与语言属性,既要兼顾英语的语言交际工具,也要兼顾其专业与行业属性,将听、说、读、写、译等内容与专业原理、专业术语相结合。
本校一直非常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以已经实施ESP教学三年。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师资数量和专业知识欠缺、学生语言水平有限以及教材选择难度大。
师资数量和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该校不能完全进行ESP教学,而只能采用EGP与ESP相结合的模式。本院大学英语老师只有10位,远超出实际需要的教师数量(27名),于是63%的课程需要借助外聘老师完成。由于外聘老师的不稳定性,他们无法加入ESP课程授课,所以ESP课程只能有自编教师完成。这导致不能每个学期为学生开设ESP课程,最终选择了第四个学期为同学们开始ESP课程。同时,师资数量限制了ESP课程类别,所以该校主要开设了医学英语、商务英语和理工英语。此外,要实现由EGP到ESP的过渡并真正实现ESP课程的价值,这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水平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各类理论知识的应用方式,还要精通专业知识,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就当前来看,在大学中教授英语专业的教师,多是师范院校科班出身,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经验,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却缺乏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知识。对此,学校要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好ESP教师的培育,鼓励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以提升专业知识。另外,英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从单一的EGP到“EGP+ESP”教学模式的转变,确保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切实得到提高。所以,ESP教学的师资队伍对于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非常关键。与教学资源开发相比,ESP教学师资建设工作非常艰巨。
选择难度适中的ESP教材是另一大困难。教材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ESP教材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它更关注专业知识内容。因此,要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是重点更是难点。目前,本校ESP教学的三个方向-商务英语、理工英语和医学英语-在实践过程中发现ESP教材与教学大纲以及学生专业匹配度不高带来了很多教学障碍,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商务英语所用教材是《体验商务英语》,采用这一教材的是经管学生,主要涉及会计、旅馆、经济、营销等专业。本教材似乎跟每个专业有挂钩,又没有跟哪一个专业挂钩,也就是说专业倾向性相对不强。以旅馆为例,旅馆专业毕业生通常选择酒店、旅馆、导游等服务类行业,所以真正需求的是跟这些专业直接挂钩的口语。但是由于教师数量有限,每个教师需要同时带两到三个专业的学生,所以只能实现教材与专业有一定程度挂钩。反过来,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有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老师同时对多个专业有所了解,如此才能把专业知识与语言教学融合一体,实现ESP教学质量。
近几年,本校一直努力开展EGP+ESP的教学模式,但以上三个方面的困难限制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师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相对欠缺及对于ESP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造成ESP课程教学队伍质量无法提高,ESP教学理论和实践就不可能有根本性好转。这需要大学英语教师花时间与精力认真思考我国大学英语的改革与发展。“英语教师应该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具备所教专业的知识结构,并要经常地、有意识地根据学科发展,学习者群体特征变化来补充自己的专业和提高教学水平。”“原有的基础英语教学经验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学生和学校对大学英语的需求。”当然这需要时间和积累,短期内掌握一门其他专业知识可能性不大,难度更大。另外,ESP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语言学习与语言需求密切相关。但要做到教材完全符合学生专业需求,并能对学生毕业后工作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这个不太现实。当然,只要大学英语教师主动认真研究和践行我国大学英语改革,ESP教师总能走出困境,ESP教学也会有实质性提高。
EGP与ESP的结合需要构建综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在这一方面,学校要予以教师成长创设适合的条件,构建与之相关的激励机制。目前,多数学校在师资的整合上,都是培训、再教育方式,但是起效慢,不适合我校的情况。就目前学校的实践情况来看,可以构建教学合作小组,由其中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组长,负责整个教学计划的设计、组织、协调以及材料开发,再科学分配教学任务,让每一名组员都可以发挥出自身的特长,各司其职。在这一方面,还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激励与优惠政策,让教师可以朝着双语方向发展,这种分步实施的方式,能够让教师做到扬长避短。
针对教师的培训,可以采用三种方式:①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丰富现有教师的研究方法、教学理论,为其充实支持,充实语料来源;②送出去。根据学校情况,分批派遣教师到ESP培训基地来参与进修、学习;③加强自培。组织听课、评课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委派教师到企业中参与项目,通过该种方式让他们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新技术与新知识。
教材是影响EGP与ESP结合的重要因素,这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为此,建议相关部门选派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编纂出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的ESP教材,并逐步将其推广至全国,提高教育水平。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多媒体技术设备、师资力量以及学生水平上,有着显著差异,对于课程的编撰,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来适当改动教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对于教材的选择,要进行细化的需求分析,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来选择教材,在选择过程中,要避免专业性过强,要兼顾职业性、突出实用性、趣味性,充分满足人才的培育要求。
英语教学,需要遵循语言学的特定规律,也要具备职业性和专业性。在具体教学中,除了要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其语言技能的培育。在EGP与ESP的结合上,要做好教学模式的衔接工作,任何的教学方法,其最终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不管是词汇教学的构建知识网络、原型义教学法,还是口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认知教学法等,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在EGP与WSP的结合上,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多应用对比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使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深入学习语言,这均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同时,发挥出多媒体、微课等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语言场景,重视听说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可以熟悉各类语言环境,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训模式,增加实践比例,提高兴趣,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他们的学习视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EGP与ESP的结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交差进行,两者的相互渗透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效果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