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来芳
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灵活性、实用性、高效性等教学特点而深受教师的欢迎。它不仅有利于教师改变机械化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参与、解决问题,通过思维碰撞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灵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构建与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从而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每节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是教师所热衷的问题。经过实践发现,“预热”环节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新知识的摄取以及内化学习活动中。同时“预热”环节所创造的氛围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相互交流、探讨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执教《垂直与平行线》这一节内容时,我对学生说:“你们有没有玩过“扔筷子”的游戏呢?学生听了一个劲地点头,并且补充道:“我和弟弟经常比赛扔筷子,但我每次都比他扔的远”。我继续问道:“那你们注意观察过你们扔出的筷子是什么情形吗”?学生一时间沉默了,于是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扔筷子”情境图,在学生看完之后,我又说道:“你们能找出哪种情形是在同一平面上吗”?学生摇了摇头,“等学完本节知识,你们就会知道”我神秘的说道。学生的眼睛一下亮了,要我快点开始讲课。在讲课中,我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线之间的关系,并说出自己的依据”?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探究这一问题。小学生对游戏之类的字眼很敏感,在预设环节以生活中的游戏吸引学生的目光,不仅可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而且还能为后续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科学划分小组成员是成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仅要考虑小组成员之间的性格与学习能力的迥异,而且还要兼顾小组成员之间性别比例的均衡,从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挖掘小组成员的潜能,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比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在计算演练中往往会忘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导致错误频频出现,为了让学生尽快熟练掌握,我把学生以“强弱搭配”的方式来进行小组学习,每个小组由两名擅长数学运算的学生和两名不擅长于数学运算的学生构成,一共分成八组,然后由其中的一位小组成员出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并且点名要剩余成员中的一位成员说出答案,如果这位成员回答错了,需要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如果答对了,需要再出一道新题目要求下一位组员回答。虽然一开始,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度不高,然而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指导,相互帮助下,他们犯的错误越来越少,以致于最后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说出正确答案。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科学划分小组成员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让学生产生团体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双重教学效果。
小组成员的分工是决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环节。只有学生在心里认同小组任务的分配,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出色的完成小组任务,反之,学生心里会产生不公平感,丧失解决数学问题的动力,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以“同理心”来照顾学生心理的感受,让他们重新拾起自信,小组成员之间合理搭配、共同发力,从而生成默契的团体凝聚力。比如:在教学“升与毫升”时,我例举了生活中常以“升”为单位的容器,以及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然后我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三人。其中能力较差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画出上述例子中所没有出现的容器,并画出液体体积,让其余两位成员说出应该用什么“单位”表示,结束之后,再让另一位组员担当组长,并给组员分配任务。一节课就这样轻松度过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明白只有让学生都有“做主角”的机会,那么自然会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促进他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可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