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红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导,他们更看重课后作业对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作用。课后延伸具体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能力。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将课外知识与课堂知识一同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将机械重复的作业改为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培养他们的创新、想象和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去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在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上,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就是自学”,“语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们以往的“课后作业即为巩固课上知识”的传统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这一认识误区,明白设计语文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去延伸课本外的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自我实践的过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参与到作业过程当中,避免之前的机械性重复作业,用较少的实践去获得较大的收获,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主能力和兴趣。
比如,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备课讲课,最后教师讲评;让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文,从而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自行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自己选出裁判、自己评比等。在作文的互相批改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发现其写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取长补短,还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在诗歌朗诵比赛中,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自己会积极地去阅读课外地诗歌,从而在下次的比赛中取得一个好的名次。这些形式地课后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有效地去激发学生学习地自主能力和兴趣。
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读、可以写、可以动手做,可以亲身实践,从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种形式相结合,不只是让学生动脑去思考,还要让他们去动手、动口,从而满足他们的好奇、好动,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更多的感官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出发,设计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呼应的作业形式。情景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感受文章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从而对文章内容做出更深刻的思考。这一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后作业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了《少年闰土》之后,可以让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顺着作者的思路去续写《少年闰土》。在学习了《雷雨》之后,组织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去演这场话剧,让学生体验一下演戏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去更好地感受剧中人的内心世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将课本上所学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途径进行新的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结尾,按照作者的思路去让学生在课下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文章的续写,或者抓住文章中省略的部分,让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想象,思考省略的内容是什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加强语言训练的好文章,其中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教师可以充分地挖掘这些因素,把握时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学习《花潮》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想象“回家的路上,人们纷纷议论”这一句话,人们所议论的内容是什么。在《穷人》一课的学习中,文章的结尾只写到孩子刚被抱过来就结束了,那么可以让学生想象之后的桑娜一家生活怎么样,西蒙两个孩子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凡是遇到这类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们展开大胆的想象,从而产生一些新奇的创造思维成果,进而一步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课后作业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优化作业的设计应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步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实际,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从而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多思考,多动脑,结合教学内容创新作业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