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监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状况对单位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由此可见行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既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效率,又可以提高各方面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但是从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如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不足、内部控制管理章法无迹可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内部控制的管理质量。对此,为了稳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势在必行。
所谓“内部控制”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使得控制目标能够得到实现,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时还要以国家相关规定为准绳,通过制定、实施、执行等手段,让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的开展,在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催促下顺利执行,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经济利益能够得到及时的防范和控制,促进财务的稳定性。对此,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部门之一,内部控制管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变幻莫测促进了国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政府各个事业单位在规模和结构上也发生了巨变,其职能也向多元化转变,在此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中,内部控制能够更好地规范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为行政事业单位决策提供数据保障,同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提升内控管理效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平稳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审计监督力度的重要方式,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查找出安全隐患,科学合理的分析潜在财务风险,然后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有效防止出现贪污腐败问题。
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当前内部控制的发展现状来看,仍旧存在很多问题:
1.流于形式
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并没有根据单位的发展需求而定,而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工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采用财务制度把控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所遵循的制度主要以财务制度为工作标准,仅仅限制了开支范围和标准,规定了财务资金使用方向,并没有保障单位财务资金的安全性,即使有些单位制定了资金审核制度,但是有效的原始凭证却没有,比如某行政事业单位的差旅费支出,附件上都是出租车票,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3.信息沟通不顺畅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闭塞,导致各个部门和下属单位因为信息沟通不顺畅,出现很多问题都不能及时解决,出现避重就轻、办事效率低等现象;
4.监督检查执行力不足
虽然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制定了诸多的名目,但是大部分都是一种摆设,并没有真正执行,如一些单位部门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钱账采购都是一人负责,如机关餐饮师傅既是采买方,又负责厨房食材的进出,这样更容易出现资金安全使用问题。
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的这样问题,追溯其问题发生的根源主要从如下四方面进行分析: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地建立,主要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思想意识中存在薄弱问题,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把手”,普遍存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有些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是不重视、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还有的单位干脆拒绝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缺乏对经费支出的挽制意识,容易造成资金挪用现象或内控工作流于形式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行政运营和财务会计管理,但是由于其制度建设不健全和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攻防战与其内容、需求、控制范围等方面都衔接不够紧密,存在缺失或模糊的领域。同时没有研究的制度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工作上就会刻板不灵活,一味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对制度执行过程并没有进行及时跟踪和监督,导致出现诸多违章违纪的问题,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纯属表面功夫,缺乏实质用处。
合格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是一个组织计划、分工合作、程序设计、选择方法、评判标准和决策实施的有机体,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就会出现职责不清、决策失误、人员之间猜忌和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审部门,但是仍有单位没有设立内部监督机构,仅由会计部门执行内部控制的相应工作,导致监督力度不够,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职能发挥。再加上一些相关人员的主动性不强,不按相应的内控制度规范操作,使得内控管理效果甚微,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防范舞弊和腐败的重要手段。对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全员的内控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一方面,从单位负责人角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主体基本就是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部门,为了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肩负起内部控制的管理责任,财务领导者需要对内部控制建设抱有积极的态度,在建设过程中起到领导带头作用,不但参与其中,更要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从内控人员角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人员也要强化内控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加强财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力度,提高其协调能力和风险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内部控制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得到有序地开展离不开健全的制度支撑,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单位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及时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缺失问题,同时对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要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并落到实处,将内部控制的工作常态化。同时,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调整和改进组织结构,各个岗位职责要明确到位,岗位具体工作要细致划分,有针对性地对职能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以便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加强业务流程的控制,主要将业务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部分进行分离,并在工作流程上形成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协同办公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强化部门间的牵制,发挥各部门的优势,此外还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信息共享。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快自身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让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的优势,使日常办公、财务管理等诸多领域能够透明化、科学化管理,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加快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还保护了信息的安全性。
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良性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内外融合的方式,强化监督作用。一方面,在单位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工作、预算工作等方面进行监督,及时了解发现内控工作中的问题,做好完善和弥补措施,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借助外部监管力量,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审计有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两种:政府审计的主体是审计署等国家机关,资源相对有限;社会审计的主体是社会上的各类会计师事务所,不但经验丰富,而且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更加便利。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自身要加强监督力度,主要以政府审计为主要支撑,通过社会审计加以辅助,凭借优势互补,形成有力的监管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内部控制是不可或缺的重点工作。由于内部控制工作本身具有复杂性和难度大的特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强化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通过相关工作管理人员的通力协作,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提升内控的管理水平,从而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目标实现的进程,降低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而带动社会各方面的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