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0-11-25 15:59浙江省绍兴市曹娥江大闸运行管理中心
财会学习 2020年35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

浙江省绍兴市曹娥江大闸运行管理中心

引言

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专项资金要求遵循公开、公正、规范、科学、注重效益的原则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近年来,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已成为专项资金管理的重点。

一、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对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可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与金额数量进行有效跟踪,形成有效的财政监督约束,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有利于精准合理地安排预算,有利于规范预算执行,也有利于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有利于提升单位综合管理水平

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评价,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单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以及效果的综合管理。通过定量与定性的考核,使工作更具体、更有目标性,有利于提升单位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绩效评价还可以及时发现工作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对症下药抓好整改,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透明度

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社会效益日益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绩效评价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效益的评价,通过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的透明度,使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工作有更细致深入的了解。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建立了相应的评价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开展和结果运用,也影响了财政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

(一)绩效意识较为单薄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投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将预算的编制和分配作为专项资金管理重点,成本效益意识不强,对资金支出效果关注度不够;没有自发形成绩效评价的理念,往往被动地完成财政部门下达的评价工作任务。即使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也只是在项目完成后或在年度终了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工作变成了项目的总结验收,没有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相应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没有很好地结合单位与项目实际发动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评价工作,而是简单地将工作任务直接交给财务部门或预算部门,而这些部门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评价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

(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由于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单位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控制不够重视,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流于形式,导致单位绩效管理尚处于一个低水平层次。同时,绩效评价过程中缺少相应的问责机制,对于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一般都是整改、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优劣没有相应的激励、惩戒机制,导致绩效评价执行力和约束力不强。目前除了财政明确的重点项目由财政负责进行绩效评价外,其他一般项目基本都由资金使用单位进行绩效自评,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部门内部绩效评价,专业性和公信力都不强。

(三)指标体系尚欠完善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结果与质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评价指标设置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评价指标粗放型、不够精细化。部分评价指标没有结合项目特点设置不同的细分指标,没有对指标进行四级细化,有些简单地将指标解释作为考核标准。二是评价指标量化有难度,尤其是定性指标难以准确量化。由于考核指标没有充分量化,不能用数字准确地表示出资金支出所能带来的产出和效益,无法准确地评价工作成效。三是评价指标及考核标准科学性、实用性不强。

(四)结果运用有待加强

评价结果运用是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也是形成闭环管理的关键所在。目前不少单位通过评价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往往只是在评价报告中进行问题的反映,将项目实施的过程资料进行归档保存,而后续问题的剖析、研究、整改工作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导致绩效评价的结果没有被充分运用。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追责问责机制,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没有与相关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挂钩,也没有作为下一年度部门预算的参考依据,这种刚性约束力的缺失,极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在整改中绕着走,一些真正关系内控建设或是迫切需要整改的热点难点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三、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健全常态管理机制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是检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衡量项目实施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和效率效果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应努力实现绩效评价的常态化管理。首先,要强化绩效评价管理的责任意识,积极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的工作氛围,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以绩效管理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相关制度,包括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绩效奖惩制度等。最后,要建立专门的绩效评价工作机构,加强评价机构等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协同与沟通。财政部门和单位应采用线上线下、联办合办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更好地为完成绩效管理目标服务。

(二)强化过程监控,不断优化资金执行效益

有效的绩效评价离不开相应的监督指导,只有配套了相应的约束机制才能逐步实现从项目“事后评价”到“全过程管理”的拓展,才能真正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执行效益。首先,从单位内部层面来看,要建立绩效跟踪管理机制,开展过程监控,重点对项目实施情况、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进度等进行监督检查,可以结合项目实际按月或按季进行或根据项目实施长度分段进行,也可以对中间成果进行抽检。通过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过程监控,及时将运行完成目标与预期绩效目标相比对,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每一次的过程监控就是一次考核,可将考核结果列入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范围。其次,财政部门应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信息化管理,开发并利用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最后,在必要时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由专业性人员从单位外部,站在审计的视角对专项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监督,从而促进专项资金的规范、合理使用。

(三)强化指标设置,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载体。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不同项目的实际分别设置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工作实效。一是要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指标的设置既要体现不同项目普遍性的绩效因素,又要抓住不同项目最关键和最重要的绩效因素,准确体现项目的重要性、特殊性,增强指标的针对性。二是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坚持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注重指标的细化、量化。通过细化、量化考评指标,力争做到定性指标的数据化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对专项资金绩效情况进行有效考核。三是要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指标设置要简明扼要,尽量设置佐证材料便于收集与整理的指标,增强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强化结果运用,巩固评价作用效能

绩效评价结果的充分运用,是绩效评价工作的最终归宿。首先,财政部门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通报机制,及时进行预算绩效通报,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项目单位,要求根据评价结果完善制度、抓整改落实。项目单位要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进行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改有成效。财政部门还应加大对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信息公开力度,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其次,财政部门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项目预算的重要依据。对于绩效好的单位在专项资金安排上要优先保证,对于绩效较低的单位,严格控制年度项目资金预算安排,使评价结果在预算分配中充分体现。再次,政府应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同时设置一定权重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分值,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督促单位引起重视。最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也应与干部任免挂钩,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是考核和检验干部负责担当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将其作为干部履职监督、业绩评定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规范与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管理,关键在于提高绩效意识、强化过程监管、细化量化评价指标、注重评价结果运用,不断健全和完善从项目“事后评价”到“全过程管理”的机制和制度。真正实现预算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运用的绩效评价目标,以财政资金的提质增效,不断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