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小学教育 葛坪霖
德育因素在各学段尤其是小学阶段不容忽视。小学生正处于与外界建立初步联系的阶段,拥有正确的道德认知、良好的道德情感、敏锐的道德意识和高尚的道德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系化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课程标准和教学现状的要求。
在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更多地要求每个个体都要具备正确的三观、终身学习的意识、社会的责任感和积极探索的热情。同时,我国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在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中,对曾经的工人阶层提出了“技术+科研”要求,对纯研究型学者提出更多“接地气”的要求,即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综合性人才。
综合性人才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个因素中,德育起着方向性的作用,是个体综合发展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交流过程中,汉语是中国学生的母语,也是自身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总之,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深度融合,德育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强调了语文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三观的作用。其中具体要求都着重强调了德育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与各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时,有自己的文化理解和立场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意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可回溯到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德育因素。
通过观看教学实录视频和教学实习,可清楚了解目前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德育因素问题。
首先,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及德育教学能力不够,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多强调“模版化写作”,教导学生从写作中提炼概括主旨。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将主旨的提炼与自身的德育内化分解开来形成“假主旨”的写作思维模式。学生缺少德育因素的影响,渐渐丧失对外界的触感。
其次,教师缺少具体的德育教学方法。比如在许多教育情景中,学生们的矛盾可用名言巧妙化解,或者用故事的形式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德育的形式,给予教师实行德育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许多潜移默化的细节之处,都含有德育的影子,在进一步培养教师的德育因素教学能力时,首先可从具体的教学方法去探究。
情景设置法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课文呈现形式实施德育教育。特别是部编版教材所倡导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完整教学情景的勾勒。比如《红楼梦》中有关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可以让学生细细体会林黛玉的处境,让学生设身处地联系自己的行为表现,使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
作文教学过程中,勾勒情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看图写话过程中,一幅图片是垃圾桶上面的玩具熊,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感触垃圾桶的含义及周围环境的特点,让学生放飞想象,打破思维定式——有的学生可能倾向于友谊,有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环保,这些都是基于学生生活体验构造的情景。
思维导图法指将思维导图的分支性特点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将德育教学贯穿到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拓展等方面。其突出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并且在绘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中,为了渗透保护环境的主题,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如去某葫芦村了解葫芦的生长以及葫芦艺术等,从身边事物入手,用思维导图拓展学习范围,理清思路。教师还可以边讲边展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材施教法指在语文教学细节中根据学生个性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对教师的教育敏感和教育机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笔者所强调的细节处见德育,需要教师将教学看作充满情调的教育旅程。比如在放学排队时,教师可表扬孩子这次作业书写真棒或者夸奖孩子的作文饱含真情实感等,通过随时随地的因材施教,学生们无时无处不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这种潜移默化又充满童趣的方式对于德育因素的渗透有着点滴积累的作用。德育教育,更多的是要以形式为基础,注入德育教学理念,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孩子。
上文根据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教学现状提到了三种德育形式,其实德育形式更多地藏在教师的实践和反思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拘泥于形式,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因素的教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