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很多都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同时存在发展的机遇以及各方面的挑战,主要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始时间较晚。2010年4月的《教育内部审计规范》中提出了内部控制的详细内容,高职院校参照其中的内容进行执行,而针对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直到2014年1月才开始实行,2015年底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制性要求各单位要在2016年12月之前建立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直到2017年1月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才对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建立提出明确的意见,而广东省明确要求学校部门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则是在2018年2月。各项规范的发布有效推动了XX学院内部控制的建立及发展,也符合当前高校收入日益复杂、核算要求日益提高的需求,导致XX学院需要不断面临各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也很容易导致各类腐败案件的发生,随着党和国家对廉政工作的不断抓紧,加强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内部控制是指企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财务信息、财产安全、廉洁、服务等多方面的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制度,从而强化高职院校的风险防控工作。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目标的努力实现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及业务流程,从而提高高职院校防控风险的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内部控制工作的实行,可以提高对院校的监督效率,减少可能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可以推动高职院校科研教学水平的提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资产的完整性,降低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2015年国家提出“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工作,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也由此引发了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的腐败问题。作为高校管理层,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工作,保障各项工作的廉政高效。高职院校需通过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推动院校正常业务的进行,以确保院校财务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预防腐败的作用。
廉政建设的重点在于“廉政”二字,即官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保证廉洁,不收受贿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时刻保证高尚的品德和廉洁的办事模式。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于腐败的防治工做进一步改进,通过强化监督、改进机制,提高腐败防治的效果,通过惩治和预防并举的方式,从制度建设、发展、权力监督、利益协调、社会环境等角度不断推动廉政建设的建设和发展。
高职院校廉政建设和内部控制都是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一方面,高校通过廉政建设为其内部控制确定了发展的方向,通过廉政建设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更多发展的契机,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增加内部控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内部控制工作的实行,减少高职院校产生腐败的风险,强化对高职院校资金的管理,推动廉政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高职院校廉政建设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高职院校很多高层管理人员存在较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缺乏现代化的治理思路,一些股份制的院校中存在“一言堂”的现象,导致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在高职院校的科研立项工作中,存在数量大、金额多等现象,很容易导致项目资金的违规利用以及超支使用现象,甚至会存在项目虚假申报的情况,导致内部控制无法较好地发展。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时间相对国外发展时间较晚,导致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建立的相对较晚,而且虽然部分院校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走过场,缺乏足够的权威性,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腐败无法得到很好的遏制。
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由院校的审计部门负责,通过制度的执行完成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但是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受到管理层的约束,这种隶属关系导致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公平受到束缚,加上高职院校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导致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被弱化了,机构设置也流于形式,无法起到很好的监督和审计作用。此外,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还存在素质较低、专业技能不足等缺陷,导致其审计能力无法适应其实际发展的需要,降低了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为高职院校的腐败发生埋下了隐患。
一直以来,在高职院校担任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是不受待见的,特别是很多高职院校还缺乏完善的考评机制,导致在内部控制考评的过程中无法充分调动起院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甚至会起到反向的作用,降低教职工工作中的责任心以及荣誉心,最终形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这不仅对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设和改进是不利的,而且也不利于高职院校降低腐败事件发生的概率。
高职院校本身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各项工作系统方面的管理相对规范化,但是即便如此,依然在高职院校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横向沟通不顺畅的情况,在内部控制工作中也存在信息披露不健全、信息不够公开和透明等显著的问题,降低了高职院校资产的安全性,也无法为高职院校的财务提供合理的保障,也正是由于财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导致高职院校的腐败案件频繁发生。
通过对其他先行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情况,可得出如下几点经验:
第一,强化职责分工,改进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改进要有“规矩”可依,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财政部的具体要求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改进职责分工,并对现有的不合理的职责进行改进和修改,作出具备前瞻性的制度。
第二,加强风险评估,合理规避风险。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制定出合理的风险规避方案。
第三,选择合理的措施和程序,加强监督。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围绕基本的原则及措施、程序等合理展开,实现高职院校不同部门之间的互相牵制,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结合教职工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监督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通过高效的监督工作可以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
第四,完善信息沟通,推动廉政建设。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提高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在实践方面通过信息沟通可以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通过高效的内部控制工作推动廉政工作的有效进行。
伴随着党和国家不断推进反腐工作的力度,XX学院也建立和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提高了XX学院财务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推动了院校的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XX学院内部控制的进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强化内部控制的意识及文化建设。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推动反腐败工作的进行,从而提高院校高层管理人员的廉洁自律性,杜绝“一言堂”现象,同时通过对教职工的宣传及培训等工作,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让院校的教职工主动去遵守内部控制制度。XX学院需要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学校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学校各项制度的规范改进,并保障高校各项资产的完整性,以降低学校在财务方面的风险,提高服务的效率。此外,要想方设法改变当前垂直化管理的方式,通过赋予学校的董事会足够的、带有实质性的权力,提高对学校管理人员的监督,达到监督的较好效果。
第二,推动内部控制机构的优化和重组。学校需要进一步细化内部控制机构,实现财务、资产管理、审计等的具体职责分工,强化院校内部控制的专业性,构建专业化的内部审计部门,推动审计流程的优化及审计结果的科学化,加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健全事后审计,对于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要通过培训等方式进行提高,健全资金分配,从而消除腐败发生的根本。
第三,健全内部控制考评机制。合理健全的内部控制考评机制有助于推动XX学院的战略发展及进步,通过平衡记分卡机制记录不同工作部门以及不同教职工的工作业绩,从而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同时搭配足够的奖惩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带给教职工的荣誉感,从而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第四,强化信息的公开透明性。XX学院通过打造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打破以往内部信息不透气的现象,减少可能发生腐败的概率。通过对信息披露平台的搭建,提高公众的知情权,从而更好地监督院校的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总而言之,XX学院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减少学校可能出现腐败的概率,从而推动学校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