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培锋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64)
2014年10月,国务院以国发〔2014〕46号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到,要“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多元主体”,促进融合发展,丰富市场供给,以营造健身氛围为主要任务,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五年后的2019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动力。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并促进民众的体育消费。社会发展要与时俱进,体育产业应与其他产业进行互动,构建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的新型产业业态。随着社会各个行业和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共享经济理念也不断深化,其与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产业紧密相连,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有必要分析共享经济背景下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道路。
“共享经济”是一种独特的全新经济模式,与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两者是“鱼和水”的关系。在2010年前后,网络上相继出现共享平台,之后“共享经济”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乃至生活当中,可见其发展之迅速,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共享经济”符合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条件,其存在和快速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体育本身就具有经济功能,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体育锻炼使劳动力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使劳动生产加快,从而制造出更多体育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但可以创造更多人特别是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还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思维模式及方法,对当前提出的“中国梦”的实现发挥着积极正向引导作用。
体育产业与“共享经济”相结合,根据市场要求科学地把共享经济理念引入体育产业各个领域当中,这一发展模式对今后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共享经济下的体育产业,使体育资源在利用范围和结构上发生有益调整和改变,一些个人、单位或组织的体育资源丰富,但闲置时间长,利用率极低,甚至出现“体育器材不是用坏的,而是放坏的”情况发生,而一些民众有锻炼身体的需求却找不到体育资源。共享体育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社会矛盾,对体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最大限度提高闲散体育资源的利用率。体育产业的共享理念和社会投入才刚刚起步,相对于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共享,其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但是开发潜力很大,利用空间很广,特别是随着我国对体育锻炼和人民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促使人民对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体育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休闲健身、健康养老消费不断得到快速发展。虽然部分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建设有公共体育设施供普通民众使用,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大部分民众的需求,而且体育设施数量少且单一。高校体育设施齐全,数量庞大,尤其在寒暑假期间,高校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以高校体育设施共享为例,为了充分利用体育闲置资源,满足更多民众健身娱乐、强身健体的需求,高校可以在周末以及假期期间免费或者象征性收取服务费,向周边市民提供体育场地(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健身器材借用等服务,高校甚至可以和当地民众开展联谊体育活动、友谊赛等,使高校可以更充分的对外开放。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现代奥运会:一大部分需要锻炼身体的人,坐在看台上和电视机前,观看一小部分需要休息的人在拼命运动。这种说法虽然偏激,但是不无道理,从中可以看出现代人健康意识的缺乏,对体育运动的误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身体素质教育逐渐被人们忽视,身体健康意识淡化,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发现创造财富时,依靠智力比依靠体力更简单,效率更高,创造的财富更多;其次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现代机器代替了人的肌肉活动,人们运动的天性正在逐渐退化,忽视了自身运动的重要性。共享体育可以使人们重拾对体育的熏染和热爱,在生活中不断有体育血液的注入,让普通民众在共享体育的环境下“耳濡目染”,提高体育运动健康意识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享受健康丰富的生活。
当前我国对人们体育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大部分农村社区和城镇社区都建成体育活动广场,增加了体育设施。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但是我国体育健身场地总体上还是严重不足,由于人口基数大,体育资源人均水平很低,这就产生了人们在使用体育资源时的各种矛盾:争抢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场地;公共用地和私人用地纠纷问题;校内体育场被社会普通民众长期抢占;多人为使用有限的体育设施而相互争抢;甚至出现互相谩骂、打架斗殴等恶劣现象;表现出较低素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这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居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和城市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上都存在一定差别,特别是城乡结合区域,更是矛盾的突出点。第二,农村和城市由于政策和资金导向,其体育资源规划不合理、分配不均衡。处理这一社会问题可以通过“租赁”等方式,对现有体育设施等体育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分配,能够有效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体育健身矛盾,满足民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民众健身运动的和谐稳定发展。
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体育经济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体育产业总体发展较晚,基础不扎实,“未实现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引领效应,其产业价值未得以很好体现,对其发展的可持续性重视程度不够”。从起步至今,我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那么在迅猛发展的共享经济环境下,其自身问题更加突出。
政策法规作为指导国家地方事务的必要性文件,对各项事务顺利开展有着决定性意义。体育经济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共享经济下,体育产业刚刚起步,在发展初始阶段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所要遵循的行动准则需要政策规定,达到的阶段性目标需要政策说明,完成的明确任务需要政策扶持,实行的工作方式需要政策指导,体育与国家商务部门的协作,需要相关条例规章保障指导,体育与医疗体系、食品行业、娱乐行业、服务行业等相关消费产业合并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约束。而在此方面,国家政府部门虽然陆续有相关政策出台,但是还远远没有跟上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共享经济下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更需要及时的、积极的导向性政策出台作为其发展保障。
体育产业从起步至今,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已经涉及体育广告业、体育休闲健身业、体育彩票业、体育娱乐表演、体育用品业、体育保险业、体育网络等诸多经营项目。但是,体育产业缺乏统一服务标准,而且其服务流程不健全,服务层面不具体,体育服务标准涉及范围不广泛,尤其是在共享经济下,体育产业的共享产品气质、产品核心价值、产品类型等方面定位较为混乱,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感觉不到周到服务,因此得不到多数人的认可和信任。另外,体育产业中共享信息、共享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率较低。导致这种原因是由于缺乏从事体育服务标准化工作的专业人才;相关部门对体育服务标准化的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相关人士和专家对体育服务标准化的研究力度缺乏。
一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以实体经济为主,占有比重较大,体育用品业成为体育经济的主要产业,包括有形的物资资源,如:体育穿戴品、体育器材等,而体育服务在体育产业发展中所占比例较低,体育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比如作为体育本体产业的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休闲业等产值落后于体育实体产业。在体育产业中,体育实体产业(有形的)与体育本体产业(无形的)应互为补充,协同发展,这样才符合体育经济发展规律,但体育产业在总体发展过程中结构严重失衡,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地区、不同体育项目发展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共享体育经济的“内部动力”不足,很难与其它行业产生共享经济协同效应,比如与制造业、旅游业、保健业、影视业、信息技术业等产业融合与创新,服务类型的体育产业很难与其它产业找到契合点。
共享体育经济想要得到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与其他产业合作、包容、互助、共赢。首先,化解体育产业与各行业间的行政壁垒,直至消除,要开放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共享人才以及物资资源,行政壁垒政策如同“闭关锁国”,从总体来看限制了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部门首先应总体把控,从整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做出调整,大力支持本区域内共享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在资源存量上注重合理配置,在资源增量方面注重质的提高”。其次,增加有利于共享体育产业的法律和政策制定,法律和政策制定具有滞后性,应充分在与体育产业相关法律和政策中,增加共享信息资源的内容,随着体育产业日渐成熟,逐步完善和建立原则性较强的保障性制度与条例。最后,营造包容、审慎、科学的监管理念:包容的监管措施可以促使共享体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出发点;审慎的监管措施给予共享体育经济发展底线之上的更多空间;科学的监管措施兼顾多元利益主体,逐步覆盖全局。
共享经济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备受关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超越传统经济,实现爆发式增长,外在来看,得益于中国互联网技术与快捷支付的兴起;内在来看,得益于保障其高效运行的有效机制建设,特别是服务标准化建设。同样,共享体育产业想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设完善的服务标准化,而且体育产业中所有行业标准化建设总体上要趋于一致,但同时鼓励服务标准化的积极创新,要从最初体育产业规划就开始部署,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精细化各个行业管理内容、范围、服务标准等,并做好体育产业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要确保共享体育产业中各行业服务标准相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等详细规则符合现行法律政策规定。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健身房跑路事件”屡有发生,这就是因为没有强制性的行业服务标准导致的。政府部门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补充相关政策,积极促进体育产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体育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加大对体育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这并不是个别案件,类似案件还存在于体育产业内各个行业中,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机制,制定相应行业标准,加强行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扶持行业发展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工作势在必行。
体育产品包含两种:一种是体育用品,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源;另一种是无形的体育服务产品,体育实体产业(有形的)与体育本体产业(无形的)发展不平衡是体育产业最严重的结构问题。在体育产业共享经济理念的指导下,应调整和升级体育产业共享经济结构,降低体育实体产业(有形的)所占比重,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增加与体育本体产业相关内容。体育产业不仅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络平台,如“体育分享平台”“体育教育共享平台”,还可以与多种共享服务平台网站进行合作,如“万人资源共享平台”“共享站点平台”等,通过共享服务平台租借或出售体育用品物资资源、网络体育会员、网络体育观赏门票等,为解决普通民众日益增加的休闲娱乐健身需求,可创建各式各样的共享体育渠道,如共享体育器材、场地、教练等服务。为了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要规定体育资源共享的使用范围和时间,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全方位的服务需求。
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矛盾是普通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社会健身资源匮乏和分配不均之间的矛盾,而共享体育的发展正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我国各地市积极推广全民健身,纷纷打造体育共享经济品牌,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现实普通民众与体育闲置资源的结合,为消费者提供运动健身器材、运动场地和舒适的运动环境,还可以借助于众多新闻媒体平台,大力对体育共享经济项目进行宣传和推广,对体育资源、体育虚拟服务更广泛地进行社会传播。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体育产业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完善政府个人信息数据系统,为政府监管和服务提供支撑,构建共享体育经济优质网络平台,建立政府、互联网平台、体育资源供给者三方协同共建共享共治为核心的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