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0-11-25 13:37闫慧君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15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精神

闫慧君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体育学院

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既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想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根本上促进社会普遍教育水平的提高。让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了解世界基本面。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课程理念的发展,使两者相融合,增加教育的影响力。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

(一)严格贯彻全国会议精神

几年来,国家已经意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提出不同时期思想政治相结合,保持同步发展,形成协同效应。因此,高校开设的任何课程都需要具有教育功能,教师必须对教学负责。对于高校来说,发展思想政治体育公共课可以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严格适应国家需要。

(二)改善普通体育课程中德育的不足

通识体育课程的目标相对多样,但目前高校通识体育课程更注重体育参与,相对低估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在普通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更加注重体育知识的传授,导致德育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高校通识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想可以弥补德育的不足,也可以完善大部分通识体育课程,使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开展现状

在当前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普遍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远高于体育课程,放在重要的位置。要促进思想政治内容与体育教育的融合,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真实的评估数据至关重要,不能找到体育教育、运动队训练、体育学术与校园活动之间的联系,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和掌握的过程都略显枯燥,提升个人学习的过程欠缺了激发了学生的有效思考和针对学生不同要求的系统规划、教学方法和课程的更新,难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人生价值观和实践运动技能,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的投入体育课程,体育教育未能更好地融合思想政治内容。但是这种教育有很多年的历史,如果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认识到改变现存观念的重要性。

另外从健康体质的角度来看,一周一次的体育课上运动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锻炼身体,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程度和参与的态度,高校大学生缺少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这正是当今高校所面临的巨大问题。总的来说,大多数老师认为只要他们有知识,他们就能适应社会。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教育者,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体育教育,长期坚持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且可以从自身出发向内发觉和磨练自我意志,意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但这些都没有应用到学生身上,在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社会对人才的导向性,都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其教育作用的发展,导致体育课的运用和课程无法吸引学生。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中指出“当前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还有待增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指出了学习计划思想在高校的应用方向,高校体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灵、终身锻炼、合作精神和奋斗精神的重要任务,整合高校思想政治内容,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建设、课程开发和大学体育文建立新标准、新要求。

(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育过程

在高校体育教育、运动队训练和校园体育的框架内,运用多种教学和训练方式,弘扬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实力和运动能力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强健体魄。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大学生体育运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勤奋精神,达到教学目标,寓教于乐,知行合一,获得知识成长、体能健康,改善的心态和各种特殊的精神文化。

(二)适当增加评价教学过程的方法

在体育教育中,体育所包含的精神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强调的心理特征是一致的,教师应该朝这个方向进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系统地扩充实课教材,更新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课中来。在此过程中吸取教训并加以改进。同时,学校应选拔品德优良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相互学习、提高。

(三)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校鼓励开展丰富的课外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开展以“从网络、走出宿舍、到操场”为主题的 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选择练习内容,与志同道合、爱好相同的人自由约定练习时间,让更多学生了解体育的真谛和魅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组织学生体育社团,普及体育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造福学生终生。

此外,精神文化活动为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提供了稳定的支撑。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增强学生体育技能,提高体育精神,真正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公共体育教育中,从而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强化体育运动精神,最终将这种精神与自己的精神相结合,使教学方法得到有效创新,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内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锻炼激发内在潜能。

四、结论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学校需要为体育活动给予最大化的支持,为创新的教育方法提供平台与帮助,同时还需要对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更加重视,大力宣传和发扬。这些改革方法要切实落实到实践中,不仅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精神体现,使学生加强体育精神的理解,并用这种精神影响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显著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是新时代发展形势的客观需求,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提高高校综合素质和专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单一、体育教学的内容相对传统、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校园体育文化认知的缺失影响深度融合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采用创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能力、培育校园体育文化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通过完善体育知识课堂教学、高水平运动训练及组织有趣课外活动,达到体育教学有效融合思政内容的教育目的。在丰富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同时,融合思政内容加以引导,使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创造条件把“体育”升华到“文化”的高度,为深度融合思政内容打下基础,为培养新时代人才和促进社会进步提供更好的育人平台。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精神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