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小学 施 燕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薄弱,阅读素养较低、涉猎书籍较少。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教师需要做好课内外阅读有效串联,让学生爱上阅读。
习惯越早开始培养就越好。教师如果注意从低年级就开始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对其今后各科的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课内外阅读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阅读诱饵”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从“阅读”向“悦读”过渡。
例如在教学《大象的耳朵》时,因为学生普遍喜欢童话故事,因此我就将其作为 “阅读诱饵”,推荐了类似的童话故事,像《怪蜗牛奇遇记》《蓝鲸的眼睛》《冰波童话》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当然,只确定书目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有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实招。以《怪蜗牛奇遇记》为例。这则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奇怪的蜗牛:这只蜗牛爬的不仅不慢,而且会功夫。从故事的内容而言,具有一种创新性。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别开生面的导读过程:首先,教师出示动漫蜗牛图片,并将提前录制好的声音通过多媒体播放:小朋友好,我叫奇奇!正如你们所见,我是一只蜗牛。不过,我和其他的蜗牛可不一样哦——我会功夫。你们知道我最擅长的功夫是什么吗?你们想知道的话,就跟我去一探究竟吧!这样的导读就能顺理成章地展开阅读活动。
低年级孩子的阅读行为相对随意,常常是喜欢什么读什么,再加上识字量的限制,绘本比较受他们欢迎,因此阅读面比较狭隘,而且在读的过程中不会思考,常常只关注情节怎么发展,这些都是小学生在阅读中常见的现象。而这些阅读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保障阅读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深入指导。要注意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设计好详细的阅读方案,指导好学生的阅读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传统节日》这篇课文时,教师选择“春节文化”作为核心主题,然后对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深入设计。结合本节课的主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同时为学生制订阅读方案:(1)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并谈谈自己选择的理由;(2)在阅读了书中的内容以后,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3)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借助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并补充在书中。在明确方案的指引下,学生的阅读活动就能多面“开花”。如有的学生对春节的习俗很感兴趣,就特意从书中选取了相关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很多耳熟能详的春节习俗背后竟然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兽”、换桃符意味着辞旧迎新;还有的学生对春节吃什么很感兴趣,所以特意研究了这部分内容;而有的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很感兴趣,所以深入阅读了这部分内容。总之,学生的兴趣点不同,各自就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有了各自的阅读收获,而这比泛泛而读要有意义得多。
在早期的语文教学中,虽然不少教师注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但是学生的阅读成效并没有就此提高,这样的现象引人深思。而仔细分析这些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会发现,这些教师为学生选择的书目常常是脱离教材的。正是因为课内外的阅读衔接不够紧密,才导致了课外阅读活动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我认为,开展拓展阅读的重要前提是详细研究课内文章,注重课内外的有效串联,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例如,《羿射九日》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古时候10个太阳给人类带来灾难,神箭手羿历经艰辛射下9个太阳,让大地重新恢复生机的故事。这是一篇古老经典的神话故事,但是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关注的地方有如下几点:(1)扶桑树的由来以及背后的文化寓意;(2)文章描写的太阳并不像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而是“坐上两轮车”,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3)文中提到的太阳总共有10个,为什么不是8个或者9个呢?这些内容是课文没有涉及的,但是却给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探究的方向。鉴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中华神话故事》、简写本的《淮南子》《山海经》,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羿射九日”的故事。有了课文的牵引,学生在后续的课外阅读中会有更多的收获,也会对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文化产生更多兴趣。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开展阅读活动,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课内外阅读衔接的作用,让“课外阅读”服务于“课内学习”,让“课内学习”指导“课外阅读”,才能有效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成功开启课内外的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