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间鲤/ 文
“脑子有水”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的一句玩笑话,用来形容人犯糊涂、干傻事。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首创者并不是现代人,而是一个隋朝人。他名叫侯白,是一个散官,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言善辩。
当时的越国公杨素很赏识侯白的才华,与他关系很亲密,两人经常在一起用语言斗智斗勇。“脑子有水”这个典故,就出自这对好友的一次聊天。
话说侯白这人一向头脑机敏,十分有辩才,杨素每每给他出难题,他都能用巧辩来应对。举个例子,有一回他俩并排骑马,看见路边有棵枯死的槐树,杨素就故意说:“侯秀才这么牛,有办法让这棵槐树复活吗?”
结果侯白眼都不眨地说:“能啊,拿点槐树籽,挂在这棵树的枝头,立刻就能活。”杨素大为惊奇,问他怎么讲,侯白就解释道:“《论语》有云,‘子(籽)在,回(槐)何敢死?’”
杨素听了不禁开怀大笑。让死掉的槐树复活,用正常思维来想,谁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可侯白却利用“子”和“籽”、“回”与“槐”的谐音,给他来了个脑筋急转弯,解决了问题。
诸如此类的智斗,在两人之间发生过许多次,几乎每次都是侯白占上风。为了难住侯白,杨素整天冥思苦想,就想看侯白吃一次瘪。
有一天,杨素突发奇想,给侯白出了个绝世难题:“假如有一天我挖一个几百尺深的坑,让你跳进去,你怎么出来?”
侯白想都没想,就回答:“我用针出来。”
杨素一听,这不胡扯嘛,用一根针怎么出来?你是能拿它撑竿跳啊,还是能拿它挖地道?你给我详细说一下这个解题思路!
只听侯白一本正经地说:“我用针把脑袋扎破,脑袋里的水就会流出来,这样我不就能从坑里浮上来了吗?”
杨素对他这个神转折的脑回路十分好奇,不知不觉自己的思路也跟着他跑偏了:“你脑袋里为什么会有水呢?还能流这么多把你浮上来?”
这时候,侯白笑着反问他:“我脑袋里要是没水,为什么要跳进坑里呢?”
杨素听了不由得哈哈大笑,再次为侯白的机智巧辩所折服。
他原本给侯白设定的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侯白没有跟着他的思维走,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用“脑子有水”这个更荒诞、更不可能的设定进行回击,并且在成功引起对手的兴趣之后,通过“用问题回答问题”的技巧,回避了原有的矛盾,做出了一个漂亮而有力的回答。“脑子有水”这个好笑又机智的梗,也成了一个经典的辩论案例,跟随侯白载入了历史。
可见,碰到难以解答的问题,一味思索如何从正面回答,往往会陷入死胡同,像侯白这样,换个角度,创造一个新的问题来回答旧的问题,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