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倩雯
陶行知曾经提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意识。通过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丰富数学课堂内容,对于构建多彩的数学课堂具有积极价值。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这颗心脏正常、有力地跳动,就要精心、精确、精准地进行问题教学。
(一)问题教学要做到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兴趣处于发展阶段,个体兴趣的产生是一个从“有趣”到“乐趣”再到“智趣”的过程,小学生的学习停留在“有趣”阶段,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创设富有数学味道的趣味情境,通过精心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再跳出情境进行理性的数学思考,慢慢的从有趣朝着智趣过渡,让孩子们能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
(二)问题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贴近,生活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数学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教师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已有情境来解决问题,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也能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数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科。
(三)问题的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在关注、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设计精确的数学问题,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学习,又能诱发学生的思维。
(一)以学生心理特点来设置问题 著名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行为、心理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单一为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在互动、交流沟通中分享彼此的快乐。
在讲授平均数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身高155厘米,他要过一条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河,会有危险吗?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全班同学立刻分成两大阵营,一组认为没有危险,一组认为有危险。教师没有急于肯定,也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请两组各派代表阐述自己的想法,一场精彩的辩论开始了。甲组:“我们认为小明不会有危险,因为小明身高155厘米,而平均水深才110厘米,小明站在河里也不会被水没过他的头。”乙组:“请问你,什么叫平均水深110厘米?”甲组同学不加思索说:“平均水深110厘米,就是水里几个深深浅浅的高度加起来再平均的那个数。”乙组同学紧追不舍问:“如果小明站在了水里最深的地方呢?”甲组同学顿时不好意思地支吾着了……多么有价值的争论!
通过该种方式,将课堂学习充分还给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他们积极开动了脑筋,对数学概念的知识有了本质的理解,而通过自己探究得出的知识,比起教师的单一讲授印象也会更为深刻。
(二)在生活化情境中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源自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发扬光大,数学、生活之间本身就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数学问题的设置上,需要将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亲近感。
以“乘法”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爸爸妈妈带着牛牛去游乐场中乘坐摩天轮,摩天轮共计20节车厢,有10节车厢每节能坐2个人,另外10个车厢每节能坐4个人,那么①这个场景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大家来分析一下;②如果20节车厢全都坐满的话,一共能坐多少人?孩子们都去游乐场玩过,这个情境的设置很快调动起他们的已有思维,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保证提问的质量和效率 问题教学的应用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方式,对于低年级孩子,他们认知能力较低,先从简单问题提起,在学生熟悉这种方式后,再慢慢增加问题的深度和难度,鼓励学生自己来分析、讨论、评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此外,对于每一个学生,教师都要做到平等对待,用中立、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要急着评价,也不用担心学生回答不好,同时,对于学习较好的优等生要做好管控工作,小部分优等生喜欢展示自我,在提出问题后,立刻大声说出答案,这无疑会影响其他学生,因此,在提问后,要明确回答的规则,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提问机会。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要及时予以评价,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认可。
问题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增色不少,要发挥出问题教学的质量,要讲求技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对他们成长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质疑,诱导他们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