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伟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
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的生活性,避免机械灌输式教学的发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生活体验的一手资料,秉承“从生活中来,以生活为原型,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巧妙地将日常生活情境带入信息技术课堂,落实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热情度能得到大大提高,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到教师设定的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通过创建熟悉的生活情境、布置充满趣味又不失挑战的任务,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例如,在《奇妙的文字》一课教学中,一位教师设置了如下情境:展示学校一楼大厅中贴出的宣传海报,这些海报由精美的图片和漂亮的文字组成,其中富有创意的文字,如泡泡字、彩虹字、糖果字等,大大吸引了学生眼球,从而让学生产生想要学习制作个性化文字的愿望。再如,在进行《制作贺卡》一课教学时,恰逢母亲节前,教师结合“母亲节送贺卡”这一话题,展示了市面上售卖的许多精美贺卡以及往届学生自己制作的精美贺卡,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为母亲制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爱心贺卡,学生的兴趣被提了上来,开始跃跃欲试设计送给自己妈妈的贺卡。这样积极的学习欲望是良好的心理基础,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上面的例子中,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毫无感情地向学生“灌输”脱离实际应用情境的“冰冷知识”,而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紧张感得到缓解,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任务本身,内在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
过程生活化意味着教育过程必须符合学生认知与学习的发展规律,科学的指导过程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有效提升技能和情感。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把握“知识点反映生活特定需求”的原则,充分发挥作为教师的智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需求查询、获取信息,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分析、处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和他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而感到格外喜悦,而这样的喜悦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鼓舞作用,驱动学生带着更大的动力探索新知识,继续解决新问题,而新问题的解决又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成就感,良性循环持续下去,逐渐培养学生大胆探究、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学习态度。
例如,学生可以借助“原型”学习信息技术。受到年龄、成长环境、经历、学习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常常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名词,为此教师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或者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解释新概念、新名词。例如,教师在讲解《文件操作》一课时,形象地将移动文件比喻成“搬家”,将复制文件比喻成“复印”,将删除文件比喻成“丢垃圾”,将重命名文件比喻成“更换名字”,将查看文件位置比喻成“查看你的家庭住址”……再如,在《收发邮件》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电子邮箱类比为“家中的邮箱”,将接收邮件类比为“取快递”,将回复邮件类比为“寄快递”,将拒收邮件类比为“拒收快递”……这样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将课本中晦涩难懂的概念、名词比喻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原有名词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们豁然开朗。
再如,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实践、应用信息技术。在系统学习了Word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自己的课程表,也可以结合学校当前开展的主题活动,制作电子小报、海报等,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运用与发展信息技术;在系统学习了PowerPoint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自我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班会课上播放自我介绍演示文稿,这样既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也给学生提供了上台展示、表达自我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手段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每周一篇观察日记、定期开展班会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身边平凡的美。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拍照、录音、录影、幻灯片制作等记录美好生活,拓展信息技术实践空间。
信息技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如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络让人们打开手机即可获取全球新闻、个性智能的机器人给人们提供定位精准的服务、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为人们带来海量数据信息等,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出于上述目的,教师在教学评价上也应遵循“生活化”原则:①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持续性;②尽量避免机械背诵式测验,转为创设具体情境,考查学生的学习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③经常性使用激励性语言和积极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培养认真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态度,大胆尝试、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教学《插入艺术字》一课时,以往通常是由教师借助评价指标,如能否在文档中正确插入艺术字,能否调整艺术字的字体、字号、字形,整体画面是否和谐美观等,对学生最后提交上来的作品进行逐项打分,或者在此基础之上,添加学生自我评价、心得体会等。再如,在《用“画图”软件画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当堂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创作一幅含有规定图形、线条的图画,如正圆、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直线等,以此来考查学生对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的掌握情况,然后对提交上来的图画进行打分。我们不能否认作品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展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期末或者是某一模块学习过后提交上来的最终作品上,还应该关注到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发言、提问、同学间的沟通交流、问题解决方式方法等方面。另外,评价并非教师的专属工作,学生同样可以进行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评委团”与教师一起参与评价环节,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主人翁”意识。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个人的生活世界,巧妙地将信息技术知识与真实生活相结合,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实现全面发展,并在学生心中播下知识的种子,收获丰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