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路
(福建省泉州台商投资区第八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123)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改变教师错误的教学行为。
1.1 教师慢一点、学生多思考。课堂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互动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猜想、验证,从而内化知识。而师生间的互动通常以提问为主,有学生答到老师的点上,教师就迅速让学生“研究”下一个问题,这样急匆匆的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并未真正发生,更何从深入。因此,教师要慢工出细活,抛出问题后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正如特级教师徐长青说过:“我所有的课堂提问,都一定会停顿7秒,再请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可能性。”的确,在他的课堂上会看到由一开始拘谨不敢举手到课末争相举手的场景。为此,教师要慢一点,用精准的问题,给足时间引发学生充分思考与说理。
1.2 教师趣一点,学生多体验。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也需要趣味性。这里的趣是指可持续的趣,不是形式上的趣,也不是游戏上的趣。是基于数学当中的已知去碰撞未知,而后爆发出认知冲突的这种趣才是可持续的。用问题引领,又引认知逐步延伸和提升的趣也是可持续的。
《有趣的算式》教师通常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积和乘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有一位教师,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上出可持续的趣味性,例如:当学生发现算式中积与乘数之间的关系,教师让他们请来计算器验证,用问题引领思考“前面算111x111相对简单的算式你们请计算器帮忙,现在算7个1乘7个1这样复杂的算式反倒不用计算器了”。原来是通过探索发现,运用规律解决。紧接着教师不是用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现成的结果去发现规律再来解决问题,而是引认知逐步延伸,直接抛出复杂的算式999999×999999让学生解决。在解决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请来计算器帮忙,并发现显示屏显示出来的一些问题,得数超过计算器能显示的位数,从而感受由自己解决的必要性。在对比学生呈现的方法后,感悟到解决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入手,从简单中发现规律,从而解决复杂的问题。课不止于此,教师还引出神奇的142857,让学生用方法迁移,促进能力思维的提升,教师巧妙地用一个圈将难讲的规律形象、简单、直观化,最后还运用微课拓展,介绍了142857的趣中趣,开阔学生的视野。由此可见,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制造的可持续的“趣”,引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自然而然地驱动学生在疑惑、议惑、解惑中说理。
说理课堂是启发思维的,以核心内容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直逼学生开展思考,在思考中辨析,在思考中表达和辩论,直至演绎归纳、知理、明理。
2.1 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辨析说理中触摸知识本质。一节课能否成功,就看教师能否找准学生的深度学习点,从而为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说理,学会明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2 教学要引领学生在操作明理中激发深度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最容易引发探索的,有了问题和疑问,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被打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后,引发思维共振,才能积极主动地深度思考问题,促进思维的延伸。
在教学《包装纸的学问》时,我将教学内容简单化,用大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与思考时间,终于上出好玩的富有思维火花的数学课。课的成功在于将原本重点通过包装2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策略及用表面积知识计算凸显包装的学问,转化为引领学生探索包装4个相同长方体物体的策略,用“为什么要包装”、“可以怎样包装”、“如何包装最节省”三个大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包装1盒糖果用旧知就可以解决,包装2盒糖果通过操作及已有经验就可以轻松得出大面重叠最节省的学问,摒弃了繁琐的计算,由重计算向重思考转化,引领学生“如果盒子数量增多,是否有更大的学问”。在学生得出重叠4盒大面和4个中面最节省的结论后,继续思考“难道刚才大面重叠最节省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通过再操作与教师的思维启发,最终验证结论没有错,只是在重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新的大面,学问就在“大面”上,原来大面是会发生变化的。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在我不断的追问下,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在说理、辨理、明理、悟理中,数学思维能力步步提升,体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数学思想,好奇心不断被驱使,潜能不断被激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实现数学好玩的教学目标。
正如罗鸣亮老师说的“数学教师只有积极探究数学之“理”,学会思辨数学之“理”,并与学生一起感悟数学之“理”,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不断折射出“理性”之俊和“人性”之美,充盈生机、智慧和活力,这是全方位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让我们且行且思,用心落实说理课堂,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还数学生动活泼的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