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武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保义学区管理中心 安徽 淮南 232244)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是直观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意在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习惯,并锻炼小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现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小学生的专注力都比较差,尤其是在低年级中,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单一的问题情境模式与创设方法,学生掌握了教师的教学规律后,学习兴趣也会逐步下降,而且在知识巩固环节,学生也无法有效配合教师。因此,教师应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年龄特征出发,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基础,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低年段学生对于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挑战欲。但在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学生渴望的是游戏获得胜利,需要其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与队友间默契配合,才能获得胜利,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学习相比,心理负担较小,单纯从想要获取胜利的角度出发即可,而且游戏过程中氛围虽然紧张,但学生的心情十分轻松。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趣味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提升了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也对学生加深知识记忆有着重要的帮助。
生活资源是与小学生的现实成长紧密相连的生活环境,以生活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更易于调动小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其积极利用已有经验去探究数学问题。而且,数学学科本身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所出现的一门学科,用来解释人类生产生活规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借助生活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借此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重现数学学科的人文价值。
就如在“认识钟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直接利用数学课的上课时间提问:“几点开始上数学课”,鼓励小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生活经验,然后再出示几张钟表的图片,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时间。据此,笔者会引导小学生学习钟表知识,使其初步掌握时针、分针、秒针的识读规律,同时也借此引导小学生思考“一个小时包含多少分钟、一分钟包含多少秒”这一数学问题,进一步深化课堂探究程度。由于本节课的问题情境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数学问题,所以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也认真回想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了教材内容,丰富了自己的时间认读能力。
对学生来讲,数学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平面图形,许多数学知识都可以用实际的图形表示出来,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实践环节,将数学和生活中实际的事物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快乐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数学本身有一个新的认知,为后期初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思考,教师在旁边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最大程度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以“圆柱与圆锥”为例,在这个章节中会学习面积与体积相关知识,会涉及到一些较难的几何题目,许多学生由于空间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完全理解课本中讲的圆柱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每位学生找一件圆柱形的物品带到课堂上来,上课时候让同学们利用剪纸,剪出圆柱的形状,讲解面积的时候让学生将剪出的形状拿出来,和实体圆柱进行比较,会发现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即是圆柱体的侧面积,从而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面积公式。
综上所述,将情境教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广大教师必须要认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合理的有效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将理论指导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