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2020-11-25 07:30山西省电化教育馆石大维
山西电教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疫情课程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何 芸 石大维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各市、县、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借助“互联网+”手段,通过改革线上教学模式、缩短在线学习时长、调整评价方式,初步探索出适合不同学段、不同学情的有效做法,线上教学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保证了延期开学期间全省中小学校的“停课不停学”,形成了一定区域范围内常态化开展线上教学的典型经验。各级电教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数字教学资源储备优势、网络学习平台优势和专业技术服务优势,积极协同运营商和教育企业,利用各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资源支撑和保障线上教学,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总结、宣传、推广这些非常时期的优质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对应对策,通过对面向全省市、县、中小学校征集到“停课不停学”典型案例261 个案例(其中区域案例19 个、小学案例110 个、中学案例86 个、特殊教育学校案例46 个)的归纳与分析,我省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校线上教学的共同特点、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建议如下:

一、延期开学以来线上教学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各市、县、学校或依托原有资源平台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征集、推送,或依托合作企业平台在不同范围内开展班级实时线上授课,或采取优秀教师集中录课为区域内学校提供课程点播模式,针对农村、偏远地区以及网络条件不具备的问题,则利用电视信号推送课程的方式解决。学校能够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直播、点播、资源推送等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线上小组学习相结合。在科学选择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恰当设置教学实践基础上,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及课外知识的拓展。从学段上看,中学能够在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形成线上教学的有效做法,操作性强;小学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能够有效渗透德育、美育、健康教育。全省中小学校线上教学常态化整体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部分学校做法有亮点、有特色,取得了许多好的应用经验。集中呈现出以下六个共同特点:

1.网络直播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各学校几乎均以网络直播作为线上教学的主要手段来实现班级教学任务,直播工具一般选用企业提供的免费平台或区域自有平台。在直播过程中,各学科教师能够按照学校课程安排完成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学情反馈等一系列的教学流程,部分学校对直播教学制定了具体要求,并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完善总结出目的明确、操作性强的直播教学流程。点播、资源推送等学习方式作为直播教学的有益补充,被一些信息素养较高的教师使用。在此次疫情之前,在线教学在还从未如此大规模开展,从未发挥过如此重要的作用。以北师大大同附中、阳泉新华小学为例:

(1)北师大大同附中直播式教学采用“211 三案引学”模式。通过20 分钟精讲点拨,10 分钟交流互动,10分钟联系反馈的总框架,实现“大数据、云平台、可视化”的线上教学目标。

(2)阳泉市新华小学采用“三环节一靶向”直播教学模式。利用课前20 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云课程”章节中老师设定的导学提示;中间15 分钟“速课快递”参加班级直播课程,掌握知识重难点;最后5 分钟“测验反馈”,精炼本节课的练习,完成闯关游戏。“一靶向”要求:直播时师生要精准互动,连线答疑。

2、原有的区域性平台对线上教学起到有力的支撑。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电教机构、教育企业提供了众多的优质平台与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面对这些特殊时期丰富的平台与资源,市、县、学校大多都能依据当地实际,选择一个平台,并恰当选用多个资源平台的不同板块及栏目为补充,开展线上教学。部分市级区域原有的资源服务平台,将点播、推送复合性资源等与直播教学有效结合,有力地保证了区域内学生在线学习的开展和教师网络课程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城乡学校全覆盖、学段全覆盖、学生全覆盖。以阳泉市、运城市为例:

(1)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于2015 年正式上线,具有扎实的区域平台应用基础。在疫情期间,阳泉市教育局按照“市县统筹规划、学校具体实施、教研跟踪指导、电教技术保障”的原则,依托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在线教学服务。在线学习平均人数达14万/天,峰值达到144679 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99%以上。

(2)运城市充分发挥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的优势,采取“市级统筹,县级实施”策略,按照“一县一策”“一校一策”规划,以运城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构建了以直播为主渠道的线上教学整合体系。由于前期积累了大量的应用经验,加之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使用平台的连续性,确保了全市55 万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的良好效果,在线学习高峰时段395700 人。

3、“空中课堂”电视节目成为在线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市、县拍摄制作了“空中课堂”等电视节目。除学科知识以外,还有中、高考学生居家学习和备考等内容,为辖区内师生提供本地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缓解了部分偏远地区学生因没有条件进行网络学习而产生的的心理焦虑。这些本地化课程资源和配套辅导课程,有益地扩充了在线教学的资源和路径,进一步补充和强化了在线学习效果,确保中小学校“停课不停学”的顺利进行。以太原市、晋中市为例:

(1)太原市教育局组织高三各学科优秀名师30 余人制作《太原名师空中课堂》,在太原教育电视台录制并播出。

(2)晋中市教育局联合广电等多家部门开设中小学生课外公益辅导“空中课堂”,可通过晋中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视听晋中APP 客户端、晋中视听网等平台观看。疫情期间,每天安排4 位教师错时录课,同时对播出时间做出科学调整,截止3 月底已播出252 堂。

4、部分具有应用基础的学校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在线学习。一大批省级数字校园试点学校以及其他具有教育信息化应用基础的学校,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常态化开展并普及,有相对成熟的新课程改革模式实践。这些学校能够充分发挥原有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的优势,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不断推进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改革,在线学习在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得到有效突破与提升。以太原市尖草坪一中、晋城凤鸣中学为例:

(1)太原尖草坪区第一中学“1+1 问题解决塔式课堂”模式的特色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1+1”课堂的第一个“1”是自主课,第二个“1”是展示课。由于学生已养成了自学与合作学习的习惯,因此,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开展有序,技术支持顺畅,在“课程、学习、育人”三个层面均有了新的突破。

(2)晋城市凤鸣中学的“双单三卡教学模式”下的弹幕式课堂,将学校原有的“双单三卡教学模式”理念通过钉钉平台迁移至线上教学过程,将原有“121 团队管理模式”理念应用于线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中,确保了在线教学的质量。

5、部分学校积极进行了家校共育的探索尝试。线上教学的一大瓶颈是虚拟性太强,互动性太弱,一大困境是学习效果和监督方式的缺失。各学校通过组建微信群、QQ 群,通过远程视频工具,实现课前、课后的多元分层互动;通过微信、QQ、网盘、邮箱等方式将学习任务和资源定时分发,力求实现学习指导得课前、课后精准化。特别是一些学校能够充分意识到家庭、社区乃至社会对教育的积极作用,部分班级能够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家长的资源优势,组织专家型家长,结合当前疫情和家长的研究领域,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书本之外的知识,对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远程学习指导,让学生的“居家学习”变得独特而又多彩。以太原市五育中学、山西大学附小为例:

(1)太原市五育中学280 班依托班级家长的学术资源,举办了《新冠肺炎知多少—传染性疾病防治科普》《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中国文学创作的两大传统》《非常时期非常“道”》公益系列讲座。

(2)山西大学附小205 班整合班级家长智力资源,开设了《与孩子一同成长—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孩子的榜样》、《漫谈英语学习之语言与文化》、《道德经学习分享》等专题讲座。

6、形成了一批极具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和典型案例。疫情期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倡导学校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支持,是公共危机下的非常之举。疫情本身就是鲜活的教材,许多学校将疫情科学防控知识与一个个战“疫”故事转化为在线学习内容,这些创新做法突破了时空限制,比起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更能体现教育的意义。这些课堂教学案例从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出发,有效地将培养五育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做到了“处处皆课堂,事事皆育人”。以太原市第五中学、太原师院附属中学为例:

(1)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中教研室开发了校本课程之战疫系列。有《疫情与地理学》、《伦敦大瘟疫之回顾启示录》、《了解疫情防控 学习数学知识》、《口罩中的化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热抗疫情药物有机合成》《新冠疫情对城市化的思考》、《新冠疫情下人类共同体构建》等三十多堂精品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2)太原师院附属中学将疫情融入课程,开发了《武汉情中国心》地理以及心理、美术等系列课程,将鲜活的抗击疫情事例与学科教材科学融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省中小学校线上教学有序推进,取得成绩和一定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误区。通过归纳梳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学校对“停课不停学”的认识和理解有所偏差。主要是在初期,一些地方、学校将“停课不停学”中的“学习”简单地定义为“上课”,将“停课不停学”搞成了“在家上课”。家长则将“学习”定义为“补课与刷题”;一些地方、学校忽视了上级对于不同对象分类指导的要求,有的搞“一刀切”,有的是“层层加码”,或搞年级全覆盖、或搞科目全覆盖、或者时间提前。一些学校课程表得编排比在校时的课表还要精准,甚至有的晚上还安排了教师在线答疑时间。后期,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纠正。

2、部分地方学校线上教学“开课”时间有所提前。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要求,“停课不停学”时间应该从各省、市中小学生原定开学之日起执行。根据以往惯例,大多数中小学开学时间大多为农历正月十五以后。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学校提前开始了线上教学,对于初三、高三毕业班,尚可理解。但是对于其他年级学生在原定开学之日前就开始的线上学习,成为变相补课,明显不符合教育部门的规定。

3、虚拟环境下的授课质量有待提升。由于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教师信息化素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网络的虚拟性、师生临场感的缺失、监督方式匮乏等因素,教育对象的种种不确定因素,都对教师的线上教学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短期内,教师普遍很难适应并有效掌握在线教学方式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地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对线上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评价的多元化需求与教师提供有限的线上教学指导成为当前“停课不停教”的主要矛盾,教师如何在虚拟环境下更好地提升授课质量,是破解“停课不停教”难题的关键。

4、平台服务与原有授课进程难以有效衔接。目前,现有平台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不同侧重的网络学习服务,有些平台开放了名师授课,同时采取直播、点播、推送学习资源等多种方式配合线上学习。但这种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其弊端显而易见,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适切性具有较大差异,直播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性和临场感被大大弱化,点播教学中名师的施教也难以做到个性化、差异化。因此,尽管师资与课程都优于平常的课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容乐观。

5、对线上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估难以真正落实。由于在线学习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尤其对于缺乏自制力的低学段学生和部分具有厌学情绪的高学段学生,在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时,能否摒弃互联网带来的外在诱惑,全身心投入教学内容,以及在线学习带来的副作用,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大力监管才能得以有效解决,也无疑给家长增添了现实的负担。

针对出现的一些网络舆情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情况,教育部、省教育厅及时做出回应,要求各地不得在原定的开学日期以前,组织开展在线学习,对学习内容与方式、防止增加学生负担、做好与开学后正常教学的衔接等问题予以了明确,前两个问题在延期开学后期得到有效缓解。2 月17 日,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云课堂”上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开播,以及山西教育停课不停学云平台的陆续上线,随着“国家队”、“省队”的进场兜底,对于缓解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线上课程资源的选择困难,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

三、工作建议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综合分析和研判,对于开展好下一步的线上教学,对教师、学校、电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阶段目标,合理地选择与知识内容关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由于在线学习的特殊性,常态化进行线上教学的模式不同于课堂教学,要区别不同学段学生线上学习特点,恰当选择所教授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别于班级课堂教学的任务、时间和安排。从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疫情防控期间,我省各中小学校普遍采用的在线教学方式为“在线教学+资源供给式”:资源供给式包含视频资源供给(直播、点播)、文本等复合型资源供给;教学模式有:翻转课堂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社团(小组)式活动模式、项目化课程模式、主题化课程模式等,突出线上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要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外,创设一个小组,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做好教学设计,特别是打破线下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明确问题点、知识点、练习点,适当突出在线交互和学生学习成果展示。以北师大大同附中、运城市魏风小学为例:

(1)北师大大同附中依托高校优势,在疫情期间贯彻“五为主”理念,借助“六项技术”落实“五要度”要求,构建1556 在线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一对多”的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对一”、“多对多”的传授,力求突破线上教学的短板、“一言堂”现象,打造“生生互动空间”、“师生互动空间”,构建“会呼吸”的网络课堂。

(2)运城魏风小学在数字校园试点的基础上,搭建具有在线学习模式特色的空中“魔法课堂”。线上教学活动采取“少量新课+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按照“慢、短、少”(教学进度慢,上课时间短、作业布置少)的基本思路,做到限时限量、合理安排、五育并举、魔力四射。

2、学校要结合办学理念、不同学段的阶段目标,有计划地选择课程内容。“停课不停学”期间,讲授课程内容弹性较大,可根据阶段目标考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科性课程、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并分清讲授课程的主次。对于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内容有两种定位:一是定位于新学期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组织,其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要求相对比较高,组织起来难度大;二是把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内容定位为学生假期学习生活的延伸,保持学生必要的学习节奏,延期开学后期再开新课,前期多安排疫情防控、心理健康辅导、生命安全、家国情怀等方面内容。无论哪一种定位,学校正式开学后,也需要通过精准摸底,开展一定时间、必要的过渡性、衔接性教学,才能保证每一名学生真正进入到本学期各学科的正常教学。以太原市第五中学、孝义市朝阳街小学为例:

(1)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中部利用本校名师资源优势,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科学引导。学校教研室组织教师开发了校本课程,明确社会就是一本打开的教科书,用线上课堂的教学细节和创新设计,表达出一线教师在当下的思考和家国情怀。

(2)孝义市朝阳街小学与湖北应城市蒲阳小学联合制定“晋鄂一家亲携手战疫情”课程,从课程主题、课程概述、课程素材、课程框架等方面确定了生命教育、环境保护教育、责任担当教育、志愿服务教育、科学教育、公德教育、自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家庭亲子教育9 个德育主题精品课程。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得到专业成长,学生获得启迪。

3、充分发挥学科组团队的力量,强化集体备课授课功能。加强学校学科组内与一定区域组与组之间的课程资源、备课成果,研讨教学方式的交流,共同解决线上教学出现的新问题,突破难点。一是根据讲授内容开展多名教师或跨学科教师团队集体备课课。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课本内容或拓展知识的项目式、主题式学习;对于优秀教师资源缺少、班级轨制较少、新老教师传帮结对等学校,可尝试采取学科组推荐授课;二是对于教研力量集中的县(区),加强对教学设计、资源应用、课程教法的集体研究,在适当周期内上示范课,也可组织教师采取联合或推荐的形式进行线上授课,辖区内的学科线上教学进行有效的科学引领。以太原市实验小学、太原市小店区为例:

(1)太原市实验小学“停课不停学”期间构建了幸福为主题的特色网络课程,以学年组、学科组为单位,通过微班会、心灵驿站、劳动体验、网上社团、听书阅读、科学实验、网上图博物馆、3D 游世界等多种项目,设置不同主题,以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师等团队联合授课的形式进行项目式学习,充分诠释了小学阶段对孩子五育教育的有效落实。

(2)太原市小店区针对辖区内各学校青年教师较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全区学校开展联片教研,同时成立小店区“名师视界”工作组,录制优质微课,作为教师网上授课的选择性资源,有效推进辖区内学校的在线学习。

4、把好关资源、平台的准入与推荐,做好分类指导、示范引领和典型推广。各级电教机构主要是市级以上电教机构要做好平台与资源的推荐,也可征集、制作公益专题视频,介绍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校的做法,解决师生“停课不停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好典型案例的发掘、培育、遴选、指导和推广工作,宣传这些非常时期的优质案例,对存在的普遍共性问题以及负面舆情进行有效引导;摸清楚市、县、学校线上教学的总体情况,形成了阶段性分析报告和总结,找出其中亮点和共性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为市、县、学校提供指导,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晋中市、运城市为例:

(1)晋中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牵头汇总、整理出国家、省、市网络优质资源目录,推送给各县(区、市)、中小学校使用。引导各县(区、市)、学校在实施网络教学过程时注重资源的科学整合与有效利用;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指导各县(区、市)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社会公德、生命安全、科学艺术、劳动实践等课程教学。

(2)运城市电教馆面向全市征集了58 个“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涉及到学科、德育、防疫、心理健康、劳动和传统文化等9 类课程;在运城市电视台和运城教育公众号同步开设“停课不停学”优秀案例展播栏目,运城市智慧教育云平台设置“媒体聚焦”专栏,陆续对全市“停课不停学”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进行展播,推广具有运城特色的智慧教育成果。

5、平台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本地(校)条件,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线上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平台要能够保障教师进行流畅直播和支持师生在线教学全过程,并具备一定的管理功能;学校在线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等选择要尽量做到统一,以方便于师生的教学、培训和管理,做到线上学习、管理、办公的协同;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平台和学校自有资源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空中课堂”;提供平台的企业要针对学校地个性化需求,对功能模块进行二次开发。以晋中市太谷区、忻州市实验中学初中部为例:

(1)晋中市太谷区为确保录制课程在各工作组之间的无接触传输,开展必要的视频技术培训,保证面向全区不同年级的网络直播教学效果, 经过反复测试、多方遴选,根据现有网络环境,确定了两个优质平台:一个能够提供大容量云空间、具备视频会议功能、具有高速上传、下载的传输特点,实现海量视频的高效流转和远程视频培训;一个能够提供多频道直播、可边推流边直播、占用带宽相对较小,完成全区网络教学直播。

(2)忻州市实验中学初中部“空中课堂”教学平台,为2018 年自建,经两个假期的学生自主选修课程等应用实践,逐步得到完善。平台支持电脑、手机等多终端;直播功能完善,能够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进行互动教学,可原景重现真实课堂,可回放;能够通过答题卡,快速收集学生易错项,进行针对性讲解;能够实现远程管控功能,可布置相应的习题训练,具备答疑版块,基本满足了教学与居家学习需求。学校常态化的信息化建设与积累有力地支撑了“停课不停学”。

6、加强教师线上教学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线上教学作为平时的一种辅助手段,成了当前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支撑,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今后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该把线上教学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重要专题进行组织实施。作为教师自身,也要注意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和技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教育部新出台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线培训实施指南》中明确要求:要创新培训模式,梳理各种在线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优化在线培训模式,适应教师在不同教学场景、不同阶段的专业发展需求。要加强对在线培训特点、规律、模式、平台和资源的研究,为在线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专业支持。对此,部分市、县、学校也有所考量。以运城市、太原市迎泽区为例:

(1)运城市教育局提出要创新教师培训和教研方式,提高教师在线教学设计能力。鼓励教师以教学共同体的方式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优化在线教学设计,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鼓励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改善在线教学实践,将学习到的技能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

(2)太原市迎泽区教育局提出教师要改革面对面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互联网思维,实现教学流程的再造,主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再造资源学习、练习测试和学习诊断评价于一体的在线学习流程。

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是广大中小学师生在大范围不同程度上接受“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一次破冰,虽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特别是5G 时代的到来,理性、客观地认识这一次教育实践,恰当地把握这次公共突发危机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可以使之成为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甚至能为教育信息化2.0 新时代催生新的教育生态。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疫情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战疫情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