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辉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白云幼儿园,江苏常州 213000)
童年阶段是人生命中一个独立的、有别于其他阶段的时期。“学前期”是特殊的“游戏期”,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本文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悦动云娃”课程的思考与重塑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一些助力。
1.时代背景——国家基础课改提出以人为本之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为根本标准。幼儿园应以“宏观生态”的视野,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审视由社会变革而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园提出的“悦动云娃”课程极具时代意义,富有实践价值[1]。
2.课程资源——一公里资源圈呈现众创革新之象
(1)社会资源。我园地处五星街道老城区,课程资源视野极为广阔。附近商业街区有天街宝龙、欧尚超市;文化教育资源有常州大学、市委党校;创意产业资源有常州工业历史博物馆、五星智造园;自然历史资源有五星公园、运河五号等,这些资源经过有效的开发利用,都能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2)人文资源。我园新市民子女占89%,家长来自各个地域、各个城市,有着不同的见闻,从事着不同的职业,这些经历均是“悦动云娃”课程可以践行的优秀资源。
3.科研内涵——教育科研初显领衔导航之态
在钟楼区教育文体局书记、局长杨文娟领导的“‘尚德学堂’:区域推进儿童品格提升工程的研究”项目中,白云幼儿园作为江苏省首批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合作单位加入其中,又有幸成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育改革实验项目”研究单位。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开展的常州市重点课题“低结构材料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也已结题。
4.师资保障——青年教师绽放锐意进取之势
我园具有一支富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经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把脉”,逐步成长为具有“研究型、创新型、示范型”特征的骨干教师队伍。全园12个班级中,有中学高级教师3名、市级“华英奖”教师1名,市、区五级梯队占比62%,曾获市、区级教玩具制作、评优课、游戏活动展评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1.需优化园本课程方案
在课程方案的研究、定稿过程中,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环境的营造、课程规范化实施、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板块之间的关联、课程管理评价等方面需要深入推进。“悦动云娃”课程和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2]。
2.需建立课程建设共同体
“悦动云娃”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建设强有力的实践共同体,涉及教师理念、家长层面、社区宣传辐射等方面。教师对幼儿的研究越深,就越能回应幼儿的天性需求,发现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家长的育儿方式越科学,就越能支持幼儿建构完整的经验,让创新成为可能。社区资源的开发越丰盈,“悦动云娃”课程就越充满张力。
悦动:“悦”指幼儿活动时高兴、愉悦的状态;“动”体现幼儿爱玩好动、喜欢探究的天性。云娃:“云”指蓝天白云下的大自然,谐音“运”,运动、游戏。“悦动云娃”就是在自然状态下,自主游戏的快乐白云娃。“悦动云娃”课程基于幼儿现实发展需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园本课程目标,进而优化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体现运动元素和文化气息。在师幼共同构建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形成属于白云幼儿园的行动图景。
该课程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关注学习品质,加强体能运动,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我园充分运用园所环境资源,研究幼儿活动情境化、游戏化,教育内容生活化、经验化,活动方式体验性、探究性,研究活动中自由与规则、自主与合作、运动与安全等活动的元素和组织方式,以创新思维的视角审视课程的发展,旨在培养“会倾听,善于表达;会思维,乐于探索;会实践,敢于创新;会合作,甘于分享;会审美,悦于表现;会运动,勇于尝试”的儿童[3]。
综合主题、领航思维、户外体智能、创新实践这些活动横向拓宽、纵深挖掘,旨在提供一种方法,帮助幼儿去思考;提供一种工具,支持幼儿去探索;提供一种意识,激发幼儿去创造。
依据幼儿兴趣、经验选择和生产主题,教师给予幼儿环境、材料及心理方面的积极支持,在活动中观察幼儿、倾听幼儿,发现他们新的兴趣点及其教育价值,确立发展性目标,引导幼儿探索、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将主题延伸、拓展,进而推动幼儿深度学习。
在公共区域游戏、班级区域活动、生活活动中,我们关注幼儿视角,提供丰富的幼儿喜欢的低结构的、自然的、新颖的,以及能支持幼儿模拟真实生活情境、体验真实角色的材料,满足幼儿的自主选择和参与性需求。同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进行时间、空间上的大板块弹性设计,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成为我园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们尝试改变“怕危险,不放手”的观念,重新审视游戏价值,转变游戏观念,满足幼儿每天不低于2小时的自主户外游戏的发展需要,放手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自主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行为,分析其个性、品质、兴趣需要、发展水平,从简单的“哇时刻”捕捉到逐渐学会观察、分析幼儿的各种游戏行为。
课程主要以游戏节、社区联动、实践拓展、亲子活动等内容为主,追随课程要素,家园、社区联动,活动以周、月、季、学期为时间节点进行。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我园教师的教育资源观得以更新,我园充分利用自然、社会中的活教材,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网络媒介资源三部分。
幼儿园教室、走廊、过道、拐角等公共活动区域,户外器械、自然环境、围墙、栅栏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另外,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经历、生活经验、学习方式也都是非常直接而宝贵的课程资源。
我园预开发一公里活动资源地图,包括常州大学、欧尚超市、龙湖天街、白云社区、五星公园及授牌的佳农课程基地等,按照这些资源的可开发价值进行梳理,分为人文类、景观类、商业类。家长资源也是课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引导家长认识课程价值的同时,调动家长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真实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挖掘课程资源的意义。
我园进一步开发幼儿园网站、白云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教师教研平台、教师微信群、家长QQ群、钉钉、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增强其对话、互动、互惠功能,并规范其规章制度,对章执行,形成资源共享机制。
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组织网络为课程的分层管理和分层实践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我园形成了一个以园长为“头雁”的管理网络,在彼此联系中实现真正的互动,确保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探索者、实践者,营造全员参加课程实践、研究、反思的浓厚氛围。全园教师献计献策,进行课程审议,制订详细可操作的“悦动云娃”课程实施方案,并在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具有操作性。
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体现为淡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评价内容包含幼儿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发展三个部分。
1.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教师实践中反思、自主提高的评价方式与相应的制度,主要特点是评价的产生与实施采用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评价方式,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自我检测、自我发展”的机制,使评价工作成为课程实施不断完善的有效环节。
2.幼儿和谐发展
教师对幼儿日常生活、典型行为、作品等进行观察记录,参照《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等官方权威常模,运用学习故事、案例解读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3.课程优化实施
主要针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课程资源的挖掘度、课程内容的适切度、课程组织的适宜性、课程评价的发展性方面进行考评。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悦动云娃”课程的建设需要包括幼儿、教师、家长及其他人员在内的共同参与。我园在课程建设之路上建立倾听文化,既倾听幼儿的观点,也倾听教师、家长的声音,了解教师、家长落实课程游戏化的困难所在,并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