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楠楠
(焦作卫生医药学校 河南 焦作 454000)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和学堂在线联合开发的智慧教育工具,与微信、微软的PowerPoint及校园网结合进行教学。雨课堂支持课前推送,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全面改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乐趣。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
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互动反馈评估课程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课程进度和课程设计的调整。互动数据也记录在课程数据报表中,教师根据数据中学生的出勤、课堂互动、答题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1 开启雨课堂。下载好雨课堂后,打开PPT后会在顶部菜单栏看到雨课堂,首次应用时,需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并获取验证码,进入“创建课程和班级”界面,输入课程和班级的名称,单击“完成创建”按钮进行确认,就可开启雨课堂。学生通过手机识别二维码进入班级群里。课前预习及任务布置。
2.2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课程不做预习,生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如果没有有效的预习,学生在听课中就很难理解课程内容。利用雨课堂,教师推送本次课所需要的预习资料。可以是手机课件,也可以是微课视频、慕课视频。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可通过手机端查看学生的整体预习情况统计,每个学生预习时长、是否答题、答题正确率以及观看视频的次数都能以数据统计形式展示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进行学情分析,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3 课中互动学习。“雨课堂”授课模式开启后,教师将自己的PPT同步到学生的手机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对某页PPT内容不理解、听不懂,可以在此页面上标注“不懂”,还可收藏、重点学习难点内容。教师可利用雨课堂的弹幕功能,事先提出问题,发布任务,发起话题,学生可以匿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此功能展现给教师。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课程进度,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即时解惑。教师授课结束后,可以随时发布事先准备好的随堂测试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4 课后复习总结。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对关键知识点制作相关的复习课件,搭载相关的辅助视频或语音讲解,布置课后作业相应试题,推送到云端,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手机端可多次观看课件、练习习题。学生也可以在课程讨论区发送帖子,向老师发出疑问,教师根据问题进行指导。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发表不同看法。教师端从平台提供的数据中可分析出学生的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恰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笔者对我校18级对口升学班和19级普通班实践后,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我校对口升学班类似普通高中的高三年级,有升学压力,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认知能力远远高于普通班级。学生对雨课堂的接受度高,适应力强,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通过雨课堂提前推送功能,学生能自觉预习,课堂授课效率明显提高。而利用雨课堂测试练习功能,教师可以无限量的给学生发送习题,同时在后台即时就能掌握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随时调整题目,有目的有侧重的对学生进行刷题训练。借助雨课堂的帮助,学生在当年的高考中生理学的考试都达到了满意。
但是,对于普通班的应用,出现了以下问题:a雨课堂需要手机的参与,受教学时长等限制,教师无法做到掌控每位学生不做学习以外的事情。此类情况还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修正教学流程,尽量避免学生的分神。b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是否有效有待确认。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提升,同样要求也比普通教学方法更高,不能忽视此类软件的消极作用。
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以智能教学APP终端为载体,构建新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这样的创新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结合生理学各章内容特点,设计的课件内容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信息简洁易懂,教学内容和图、文、声、像有效结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要对掌控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积极、独立地思考,从而自然地将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中。课后教师利用雨课堂对课程的评价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同时融合纸质考试,让学生不再对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要求学生注意日常学习,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课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布置合适的作业,可导入专项练习,也可布置常规试卷。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科学的发展,雨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授课方式将越来越普及,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对教师说,更容易因材施教。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软件反复加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借助此类软件进行自学提升。智慧课堂促进学生学习,也督促教师顺应时代,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信息时代新中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