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视角下的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与利用研究

2020-11-25 02:53张洁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主体利用图书馆

张洁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2160)

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与利用早已成为事实,但这一既成的事实——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与利用却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为此,我们有必要以科技传播理论为指导,重新审视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与利用问题。

利用科技传播理论为视角审视我国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与利用问题,我们的目的有二:一则是促使我国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与利用能够最大化地满足大家的学习需求;二是利用这次实践性的探索,在完善中丰富科技理论自身体系建构。基于这样的研究目的,后续的研究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科技传播,二是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三是电子图书馆的利用。

1 科技传播

有关“科技传播”的探讨应该关注两个重要的话题:

(1)“科技传播”的界定;

(2)“科技传播”的理论体系。

1.1 科技传播的界定

在学术界,科技传播与科学传播是一对孪生的术语。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科技传播与科学传播存在着混用的嫌疑。顾名思义,“科学传播”与“科技传播”的区别主要体现为“科学”与“科技”的区别。“科学”侧重于知识,或者说侧重于观念,特别是科学理念的传播。而科技传播则与之相反,“科技”一词表明“科技传播”关注的是实用技术的宣传与普及。因而,从传播对象上讲,从传播内容上说,“科学传播”都理应为“科技传播”所取代。因为,仅有理论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与此同时也可知,仅仅是技术的传播同样也不能满足大家对知识的渴求。因而若能将两者合二为一,无疑是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科技传播”内涵的界定涉及到四个要素:一是传播主体,二是传播媒介,三是传播对象,四是传播内容。既然是科技传播,那么它的传播主体应该是专业人士。其中包括科学家以及由其组成的团体或专门负责科技普及的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组织或个人。传播媒介就是传播科技知识的媒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里,这一传播媒介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韦编三绝”的那个时代,竹板就是最恰当的传播媒介。在如今的社会里,数字化的网络就是其适当的传播媒介。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未来的社会里,量子传播无疑是最有可能的媒介。这不只是因为量子传播的速度快,更多的是因为量子技术的发展。三是传播对象,即科技传播的受益者,这一群体应该由非专业人士组成。四是传播的内容,即以理论与技术整合体为主的科技内容。实践必须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才可以进行,因而,对知识与技能的任何偏颇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传播效果。鉴于上述的分析,我们把“科技传播”的内涵可以界定为:传播主体利用现有的科技媒介向非专业群体传播科技知识信息并期待产生多种综合反应的行为。

1.2 科技传播的特点:

“科技传播”的特点可总结为:

(1)综合性。“综合性”这一特点贯穿于科技传播的全部。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以及传播内容都具有综合性,甚至就连产生的效果也具有综合性。任何一个科技信息的传播,它不只是知识的传播,也不只是技术的普及。在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中,它产生的效果具有综合性。科学知识的普及,意识形态的改变,经济收入的提升都是科技传播的衍生品。

(2)时代性。这一特点也整合在科技传播的四个要素之中。作为传播内容而存在的科技其自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就决定了掌握它的群体——传播主体必然具有时代性,它的受益主体也必然具有时代性。

(3)科技传播具有共享性的特点。科技传播是以共享为特点的一个传播行为。从其传播的目的上讲,从其传播的对象上看,从其传播的内容上分析,只有共享才是科技传播最佳的选择。同时,也只有共享才能实现科技传播产生综合性效果的目的。

2 科技传播视角下的电子图书馆的构建

在科技传播视角下,审视我国电子图书馆的构建实践,我们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2.1 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主体

正如上边对“科技传播”内涵界定时的分析,我们对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主体可以简单地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由专业人士组建的电子图书馆。由从事科技研究的专业人士组建的电子电子图书馆,这最能彰显图书馆的科技性质。在这类图书馆中,由科研单位或相关院校组建的图书馆是典型的代表。但它的开放对象却因各种因素而受到了限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从中受益。这类电子图书馆的建设中,科技含量极高。即使就利用研究而言,Web of Science 学科评价工具的选用,也是其他类电子图书馆建设与利用所不可比拟的,何况还不包括有着外文资料的传播研究。

(2)由非专业人士组建的电子图书馆。除了上述专业人士可以构建电子图书馆外,一些非专业人士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技术也可以构建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电子图书馆。360 图书馆以及由知网提供技术支撑的个人图书馆构建,都已在广泛的实践中。这类图书馆的特点在于它能够非常适合特定人群使用。虽说传播的内容相对固定,但因为图书馆的构建者——个人搜集的目的性所决定的方向性,它能够适合某一类人使用。特别是对人文学科的研究而言,360 图书馆更是不错的选择。

(3)由政府充当主体的电子图书馆。由政府机构组织构建的电子图书馆是一类公益性较强的图书馆。无论是其图书馆的内容,还是其共享的利用方式,它都是其他类型图书馆不可比拟的。“浙江省科技馆集体业余无线电台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更让我们深刻地体验到了无线电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1]引文的观点是有充足的事实作为论据的。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无线电发展史上,如果说数以万计的非专业人士成了无线电的高手,这不全是因为科技馆的影响,那么近年来浙江科技馆为无线电普及所做的努力是毋庸置疑的。

2.2 电子图书馆的构建过程

电子图书馆的构建过程会因构建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以专业人士为主体的电子图书馆的构建。这类图书馆的构建流程相对较为固定,一般分为四步:第一阶段堪称准备阶段,在技术上层面上涉及到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涉及到图书馆局域网的构建;在第二阶段以网站的建设为主,主要工作是电子阅读室的建设以及校园网与图书馆网络的整合,以期实现网络共享的目的;第三阶段构建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在完成数字化信息加工的同时,完成数据库的建设;第四阶段是成熟网络标准化技术的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实现图书的阅读。

(2)对于以个人为主体的图书馆而言,具体的操作过程是一般也分为四步:选择网络平台、注册并登录、搜集或补充数字化的图书资源、然后是共享这些资源。以360 图书馆为例,在以“360图书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后,在出现的网页上,找到注册的按钮,依据要求完成注册后,登录页面。然后再在搜索栏里搜索并保存自己需要的图书信息。这样就完成了图书馆的构建与资料的共享。除了可以利用搜索到的资料完善自己的资料外,还可以上传自己通过其他途径所拥有的资料。从而完成电子图书馆的构建。

3 科技传播视角下的电子图书馆的利用

在科技传播的视角下,电子图书馆的利用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

3.1 免费与收费的整合性利用

由政府为主体而构建的电子图书馆更应为在免费的前提下,完成对科技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对于那些先进的农业知识技术、对那些先进的牧业知识,养殖技术而言,更应该以免费性的普及为主。这些科学知识、技术在免费普及的前提下,也不排除有收费的可能。毕竟所有的科技知识都有产权的保护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高校无法正常开展线下教学活动,在线课程资源平台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2]引文是一则研究高校在线课程教学的文章,如果抛开引文所谈及到的公共卫生事件不谈,它也可以成为科技传播的新途径。如果能把这些已拥有的线上课程资源开放给所有学习知识的人,那么无疑会推动科学技术的普及。因此,即使收取相关的费用,大家也会认可。因此线上课程的录制与管理毕竟需要一定的交费支持。

3.2 阅读途径整合型利用

电子图书馆的阅读方式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拓展的。因而,多途径型的利用就成了在科技传播视角下审视电子图书馆利用研究时不能回避的话题。在电子图书馆的传统阅读方式中,电脑曾是唯一的阅读媒介。然而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形成,这单一的阅读方式得到了改变。“新媒体是一种改变大众阅读方式的重要媒介,它一面对传统的图书馆发生着冲击,一面引领着新阅读方式的发展”[3]据引文可知,新媒体不只是改变了普通大众的阅读方式,而且这样的阅读方式的改变也影响到电子图书馆。基于这样的事实推想,若能实现电子图书馆与自媒体平台的整合,在大家了解新闻时事的同时,突然间发现自己需要的科技知识,那他们一定会转而阅读这些资料。这就可以提升电子图书馆的利用率。

“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线路、网络设备为读者提供利用多媒体电子型文献的场所”[4]引文是对传统电子图书馆阅读方式的概括。如今这一阅读方式已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参与下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就连大家熟知的“知网”也早已推出了“知网”手机APP。

3.3 完善型利用

对于由个人构建的电子图书馆而言,完善性的利用更显得迫切。他需要把在不同电子图书馆阅读中收集到的知识,补充到自己构建的图书馆中。然后再以共享的方式,把自己的完善结果传递给其他的浏览者。这一点在个人360 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虽然这样的功能还不存在于其他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中,但我相信随着这一方式得到众人的认可,各类电子图书馆也一定会在阅读者分享资料中得到完善。一边利用,一边完善,只有这样的利用途径才能更加彰显电子图书馆的魅力。

3.4 借鉴经验式利用

电子图书馆的利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常见的问题呢?最适合的方式就是借鉴他人的解决方法。例如,当某人订购一篇文章且又不能探索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其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这篇文章不在PCI 数据库里。但如何确认这种情况是不是确实存在呢?后续引文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辨识的方法。“PCI作为一个集中式海量索引,由收割自数据库商(双方签订协议)的元数据建成,且以外文电子资源为主,包括部分开放获取资源,不能完全覆盖图书馆全部订购资源。虽然对于没有和某些数据库商达成协议的资源,PCI 提供了替代覆盖资源的勾选,如PCI 中没有包含EBSCO 公司的数据库,但EBSCO 所收录的期刊同时也被其它数据库提供商收录,PCI 提供Gale 或Elsevier 等平台的相应资源包的勾选,这一替代方式的覆盖率也不能达到100%”[5]故而这意味着这篇未搜索到文章不在数据库内。据此,我们就可以借鉴他们的方法去解决了类似的问题了。

4 结论

在科技传播的视角下审视电子图书馆的构建与利用实践,我们发现电子图书馆的构建可由多维的构建主体完成。在图书馆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认为电子图书馆要在突出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兼顾古今中外的先进成果。而且这一目的应在不同的构建主体参与下完成。电子图书馆的利用研究应该着眼于四个方面:免费与收费的整合性利用、阅读途径的整合性利用、完善型利用、借鉴经验式利用

猜你喜欢
主体利用图书馆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图书馆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