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四川省彭州市濛阳镇七一竹瓦九年制学校 四川 彭州 611934)
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基础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顺畅的阅读文本,能够回答简单的文本问题,掌握基础文本知识,对文本能够自己进行简单的分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探析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掌握学习的度,既不浅尝辄止也不过度解读,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阅读积累;利用比较法、还原法、推敲法细读文本;改变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
文本细读指的是精读课文,认真分析本文的遣词造句、段落结构,并且深入文本,挖掘文章的情感、思想和意境,站在作者的角度,尝试理解作者创作文章时的心境。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在多媒体广泛普及的信息时代,为情境的设计提供了更多方便,老师几乎可以创设任何想要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时,老师要注意情境中的情绪色彩,要尽可能地让情境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带着情感去理解文本。有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便能吸引学生情绪饱满的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燕子》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燕子的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仔细观察燕子的特点。然后提出情境化的问题:视频中的燕子与你生活中见到的燕子是同一种吗?与课文中作者描写的燕子是同一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进入文本细读,在细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对比分析文本中、视频中燕子的特点。又如,在《雷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雨天的情景,然后通过文本细读,分析雨和雷雨有哪些不同,《雷雨》这篇文章的寓意又是什么,作者想通过“雷雨”这个题目传递哪些信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境,探索答案。
谈及需要“理解”的学科,更多的人会联想到数学、物理等理科学科,谈及语文学科,更多的是出现“死记硬背”的字眼,从始至终,语文学科好像与“理解”“钻研”等字眼没有任何关系,这恰恰是语文学习水平低,成绩差的重要原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是“不求甚解”的学习渴望和“咬文嚼字”的学习精神,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同样需要如此,“文本细读”在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理解为反复阅读,体会文本背后的内涵与韵味,所以贯彻语文阅读文本教学的第一点就是要鼓励学生沉下心来,反复阅读,咬文嚼字,细读文章的关键字与关键词。“字”与“词”是文章的基础,没有“字”与“词”就无法谈论文章,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文字、词的积累和感悟,体会“字”“词”背后的深刻蕴意。
例如在进行《海上日出》一节的阅读教学时,该文章主要描写了海上日出时的伟大奇观,其中在写景时有诸多的动词,例如“镶”“冲”“染”“努力”等,所以在进行本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细读文章,并对学生提问文章中那些字词运用的好,“镶”“冲”“染”“努力”等字词在文章有什么含义,这样的写作手法既能赞美太阳冲出黑云时的“势不可挡”和“坚韧不拔”,还能形象的描绘出太阳挣破太阳的奇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关键字、词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入到文本中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让学生体会一个简单的字词背后的不简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把握详细阅读中的要点,对文本内容词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所以,教师要安排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提升学生对关键词的敏感度,对文章中频繁出现的句子和过渡句进行科学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要对阅读过程中的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科学掌握阅读要点。
比如在《九寨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品读九寨沟风光的描写,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科学把握,积累相关的阅读技巧,为学生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文章作品中使用的语言、词汇是作者情感的折射,推敲语言是文本细读的重要举措。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品味语言,通过对文章词语的推敲,深入理解文章作品的內涵。在语言推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词汇,对提升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对于语文课程的开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文本细读的教学方式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文本细读面临学生自主阅读兴趣低、学生自主思考得不到重视的困境。对此,教师在文本细读的实践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文章与教学两个层面的分析与拓展,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对情感与文化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