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宋词一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0-11-25 01:02汤春霞
小学生 2020年4期
关键词:宋词王安石意境

⦿汤春霞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以创新授课,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民族文化智慧。为此,可以宋词教学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国学之美:

一、“模糊解读”

宋词中既有优美的韵律、深邃的意境,也有语言的张力和自身别具一格的特色[2],它们有的绮美婉约、精致细腻,有的则直白生动、气势恢宏。在宋词中,其题材也是多种多样,写离别、写愁绪、写美好的事物以及抒发着家国情怀等等。而在小学阶段展开宋词一类课文的教学,也应讲究教学方法。在建立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应允许其“模糊解读”,不必追求字字理解精准、深刻领会内涵。

例如:在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等古诗的学习中,使学生认识了苏轼这位文学大家。在六年级的学习中,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宋词,进行延伸教学。在《水调歌头》中,很多学生对“高处不胜寒”的理解直白的解释为“寒冷”、“寒颤”,教师不要一味地去纠正学生的对错,可联系信息化授课,以情境解读的方式促进学生感受,使其对词意的理解加深一层。

二、激趣教学

宋词的另一特点,便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韵律感。其非常讲究格律,还可以入乐而歌唱。为此,教师可将宋词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相融合,以激趣授课的方式,使学生在吟读、解趣中走近宋词,使其尽情的想象、感受,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教学中大放异彩。

例如:在部编版《泊船瓜洲》的古诗学习中,王安石以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方式向我们既展示了路途所见,又彰显了心中忧思,文笔生动而精彩,并琅琅上口,易于小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作为唐宋八大家,王安石不仅在思想上积极推崇变法,理念先进,在文学上更是建树颇丰。教师可以人物生平作为教学切入,使学生走近、了解王安石当时的时代。并可以趣味故事,苏轼与王安石的《说文解字》,让学生在古诗宋词的学习中更好的了解汉字文化,并以两位大家之间的“爱恨情仇”作为趣味点,引出宋词集大成者苏轼对王安石的词作品的高度赞赏:此老乃野狐精也!进而引出《桂枝香·金陵怀古》,使学生感受即为文学家,又是思想家、政治家的王安石,如何将自己的“站得高、看得远”融入了文学作品。

三、品味意境

意境是宋词的灵魂所在,在诵读、学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品鉴意境之美。有教育学家曾有言:在诗歌中,其主要便需将想象力激活,从而才能完成对作品的解读与创作。在宋词的学习中,道理亦然。宋词的阅读也是学生与作者独立对话的过程,应充分调动自我联想能力,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词人向我们呈现的情、意、境。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学习中,教师可通过教学气氛营造,与学生一起“穿越”到南宋的黄沙岭(现江西上饶)。使大家在一览美景之余,体会作者的创作所感。可让学生通过联想深入学习,“是谁在说丰年?”“青蛙、农民、作者”,教师可以此让其展开学习想象“看到长势这么好的庄稼,如果是你立足田间地头,你有什么想说的话”等。以代入学习法,使学生品味意境。

四、比较阅读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较为深厚。在不同的朝代中,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珍宝,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等[3]。在此,教师可以对比教学法,将古典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以群文阅读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帮助其进行学习累积,发展课外阅读爱好,使博览群书成为学生自我充实的重要手段,为其终身阅读、高阶段的学习以及发展夯实基础。

例如:在部编版《长相思》的教学中,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便是在长途的行军跋涉中,战士们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展开比对教学,同样是描写将士的思乡之情,两者在表达、情感抒发中具有怎样的异同之处。使学生在感受意境、体会词人的情感中,品味其语言的独特魅力、内涵及深意。使学生以词的学习为契机,走进古典文化,建立其文化自信,使其具有开阔的眼界、广博的胸怀。

五、结语

总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促进其审美鉴赏力发展,帮助其建立文化自信,并非一朝一夕之力。还需教师在多元化授课中不断地进行教学调整与反思,以构建高效国学授课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宋词王安石意境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
北陂杏花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梅花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