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0-11-25 00:16临洮县金泽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生活

○ 临洮县金泽小学

作为中段教学的语文老师,应该在每一次习作时帮助学生找准习作的切入点,使学生有章可循,有话可说,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在平时阅读课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长此以往的一点一滴的表达练习,就沉淀了语言的基础,夯实语文表达的基本功。每节阅读课的练习仿写是积沙成丘的关键,是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学生就在阅读中积累了习作的方法和经验。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一课一得,抓住每一篇阅读文章的习作方法和策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练习仿写。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习作才会有很厚实的基础。

一、帮助学生迈开习作的第一步,为以后的习作铺开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

“万事开头难”,当孩子们开始第一次习作时,个别老师没有正确的思路引领、没有素材引路、缺乏方法指导,只是让孩子们漫无目的、无头无绪的胡乱编造,孩子终究写不出好的习作。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心慌,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样越来越想逃避,从此他们就会成为习作的逃兵。每一次习作都不能按时完成。事实证明,帮助学生迈开习作的第一步,为以后的习作铺开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是一个引路人的职责。

如何让初出茅庐的孩子下笔如有神?首先,老师要让他们在第一次写作时,尝到甜头,消除习作恐惧感。老师可以帮他们战胜第一次习作的怯懦,帮他们树立习作的信心和勇气,帮他们找到习作的方法和路径,给他们一定的素材,打开他们习作和想象的闸门,让他们尝到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和自豪,让他们的处女作得到老师的肯定甚至表扬。

在第一次习作时,我们可以定一个非常小的主题。主题围绕学生喜闻乐见的、耳熟能详的、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事,写一个小片段,降低要求和难度,让每一个学生有话可说。老师对他们的作品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尝到写作的快乐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慧眼,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寻找习作的素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学生逐渐对习作消除望而生畏的情绪,从而爱上习作,乐于表达,勤于表达。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和方法的沉淀。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在每一节阅读课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习作思想,抓住每一个可以习作的训练点,扎扎实实地在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力,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时时不忘给予他们自信和力量,让他们在习作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二、从阅读课文的补白入手,写写小练笔

在中年级阅读课文中有许多童话故事和写景的文章都是有留白的,它给了孩子无穷的想象空间。这就给我们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我们学习描写春天的课文,当作者写到春天的景致时,运用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形象地列举了一些关于春天美丽的景象。课文在结尾处用省略号将很多美景省略掉了。这时候笔者马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春天还有哪些五彩缤纷的景象,或者自己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时候孩子们就有话可说了。一个同学这样写道:“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姑娘们来到河边,水底泛起一片片花瓣;大江复活了,万物复苏,百花争奇斗艳,你争我抢地赶趟儿,到处是莺歌燕舞的景象。”还有很多同学写出了精彩的语言,在他们的笔下春天是那么的生机盎然、美丽动人,令人心向往之。不管写的内容多还是少,只要有东西能写出来,能从阅读中汲取养分,为自己所用,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挖掘孩子习作的信心和内在的知识潜能。例如,童话故事《胡萝卜的长胡子》,课文给孩子们留下了大量可任意发挥想象的余地,胡萝卜的长胡子还会帮到谁?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没有半小时,有很多童话大王诞生了,学生们的想象比作者还要有趣新颖。

课文的补白是非常有价值的小练笔,它就是围绕课文主题这一素材,让学生们有章可循,踩着作者的脚印,一路写下去。

做任何事贵在坚持,只要我们不嫌事小,肯每天坚持,长此以往就会积水成渊、积沙成塔,为孩子的写作引来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从课文内容和写法入手,写一写,练一练

我们四年级教材中的《三月桃花水》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手法,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表现得惟妙惟肖。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方法写自己眼中的春水的声音,描述一下这面明镜中还映照着哪些景物。学生依照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手法仿写自己眼中的景象。一位学生写道:“它看见燕子站成了优美的五线谱,正在演奏一场春天的交响乐;它看见纤细的柳枝对着清澈的湖水梳洗打扮;它看见美丽的春姑娘穿着彩衣在田间翩翩起舞;它还看见耕牛翻出一道道湿润的新泥,正在泛着热气,散发着它的清香……”读着这些如痴如醉的美文,笔者简直陶醉了,你不敢相信这就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语言。挖掘教材本身的素材对激发学生的才情是最有效的,也是最省时省力、最简单的捷径。孩子的潜能是无穷尽的,只要老师给他正确的引导和提供有价值有章法的素材、一个表达情感的平台,他们的才思就会像那活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四、停下脚步,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我们老师要放下功利心,时刻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变化。该停下脚步、俯下身子时,就得停下来,问问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始终以人文为本,关注学生,尽量不要背道而驰。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笔者正在给学生讲《海上的日出》这一课,当讲到日出的壮观景象时,突然窗外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接着大雨倾盆。学生都将注意力投之窗外,没人听我的课文分析。于是,笔者灵机一动,与其强迫他们听我说道不如就随他们的心意,让他们安心观景吧。我告诉他们看窗外,一边欣赏一边想,如何将自己看到的用美妙的文字记录下来。

学生凝神静气,一个个都成了思想家。大雨停了,彩虹架起了美丽的桥。我让孩子们赶紧把刚才所看到的奋笔疾书,不到一节课时间,洋洋洒洒的习作诞生了。

一位学生写道:“万里无云的天空像小孩子,说变脸就变脸。突然一阵乌云飘过,霎时间狂风大作,雷公电母开始作法,雨姑姑端起盆子向人间倾倒雨露。不一会儿马路成了一条汪洋大河,大水满街肆虐。马路边上停着的小轿车突然像有人指挥一样都开始飘起来了,摇摇摆摆跳起了迪斯科……王母娘娘可耐不住性子了,她不甘输给雨姑姑。她派七仙女撒下七条彩练,此时天边出现了美丽的彩虹桥。我的心情马上恢复了平静,再也不用担心放学回不了家了。”我和孩子们真是享受着一场精神的盛宴。

从这次即兴习作中我找到了作文的另一条途径,就是抓住那瞬间契机,老师学会让位和让步,为了孩子的好奇心随性一次。跟着孩子们的情感和视线,随着他们的兴趣,调动孩子的各个感官,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

五、引导学生积累素材,走近大自然,贴近生活,亲身体验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曾告诉自己的子孙学习不光要靠课本,要想将所学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就得身体力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践。同时,它也应该回归自然和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服好务。生活和社会这个大熔炉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和写作素材,从我们的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创造广阔的空间。为什么生活阅历丰富的人能写出犀利的文章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老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让孩子们用明亮的心灵之窗用心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分析人间万象。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学会了用敏锐的眼光去辨别是与非,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搜集大量的习作素材,对搜集的社会实践素材进行整理,同学之间还可以交流分享这些素材,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通过班级交流会,让孩子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经过老师的梳理、指导整理成一篇篇有深度、有人文性的习作。我们新时代的老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引路人和指明灯。让孩子学会做人之前先教他们学会写作,写作和做人是相辅相成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华大地时,我们身边的人都经历着这严峻的考验,在生死关头有许多逆行者逆流而上,奋战在最前沿。从医生到人民子弟兵,从乡镇干部到教师,我们都没有闲着,都在为抗战疫情忙碌着。这些形象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有些孩子的家中。所以我们要能抓住这一现象,让学生们写写自己身边的令人感动的人或事。这次的习作再不是以前的扶老人过马路或是拾金不昧了。这次习作中出现了真实的故事、真实的英雄。为什么这次习作能如此有血有肉,发自内心的感人肺腑呢?那就是我们生活中真真实实发生了的事,我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和体会了。这就是最有价值的素材。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一个人,我们是社会的产物,要融入社会,那么就得有一双明亮的双眸,用它去细心观察;用一颗玲珑剔透的七窍心去思考,去辨别是与非;用一颗感恩的心热爱生活,回报生活,让美丽的生命之花绚丽多彩。

总而言之,我们培养的是新时代有核心素养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怀。不能将他们的思维局限于书本,他们需要在肥沃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吸收天地精华,努力成长为有用的人。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习要为运用服务,那么语文的学习也就要为生活服务。我们要让学生走出书本、学以致用,让学生多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关注生活、思考人生,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生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