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体验

2020-11-25 00:16武威市凉州区东关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草地文本情感

○ 武威市凉州区东关小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在课堂内外就要让受教育的学生主动参加活动、要探究、要动手、要积累,使其达成技能形成、习惯养成等目标,以利于其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只有根据教材内容与特点,把握课堂动向,大力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以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入教学情境,融入其情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不断迈进,课堂教学的重心不仅在实现知识的传授,还在对知识传授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浓厚,学习中的积极性得以高涨,学习效率得以提高[1]。不过,孩子自身生活经历中的实践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最有趣味的,也是他们学习空间的主动脉。进入课堂之时,教师应善于捕捉即时性素材,创设课堂情境,寓情于景,展开教学活动。这些素材可以是幻灯片、图片、诵读、猜谜、记录、话题、实物、时事、游戏等,只要师生间充分沟通与交流,能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就好。例如,教学《风筝》时,教师可用幻灯片导入,以不同角度的春景图展现大自然的美,以放风筝的不同场景图展示孩子们放风筝的乐趣,让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陡然上升。只有让学生带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融入教学中,他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经历,获得真情实感。

二、开发和利用课堂内外动态资源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动态的、发展的。多种形式的课堂环节可激发兴趣,培养各项能力,促进个性发展。课堂内外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有力保障,其主要有教材资源、课堂资源、课外活动及自然环境和家庭社会等资源[2]。其中,课堂动态资源更为重要。这是课堂中的突发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必然性与偶然性作用的结果,也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同时,学生因教学而产生了不同的想象与创新,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最为重要和可贵的。有些时候,这些动态的、突发的内容尽管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与教学内容有悖,但是,只要教师因势利导,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积极挖掘和合理利用课堂动态资源会更好地实现体验性学习[3]。在课堂动态活动中,这些教与学的生成性内容都更接近教师的教与操作,更接近学生的学的实际水平与需求,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例如,《爬山虎的脚》教学中,有个学生意外发问:“爬山虎是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又怎么会爬呢?”于是,教师适时以此为契机,可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爬山虎”的图片、文字等进行讲解与探究,后指导学生去田野或公园观察、访问,查找“爬山虎”的更多资料。经过搜集,学生不但了解了爬山虎的生活习性,还知道了爬山虎的很多知识,孩子们的认识、想象、思维,见解等得到了再开发、再体验。这样一来,课程在文本的基础上,在课堂生成的助推中,更具实效,更具活力。

三、让学生在“动”中体验

所谓“动”,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多看多说,多展示。在每一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动”这一主旋律。学生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是他们学习、体验、成长的最好音符。我们要多给他们跳跃的机会,才能使他们的体验更充分,更有活力。因此,在进行教学策划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多洞察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维度设计教学策略,灵活对待。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要有知识点的传授与掌握,还要有学生全面发展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达标要求。教学前,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要通盘考虑,特别是一些具有弹性化的细节更要注意预设。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体验应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以丰富课堂教学,使之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发生良好碰撞,从而产生掌握知识、情感升华、态度转变、价值观提升的耀眼火花。如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有这样一段教学过程可见一斑。

重点环节预设:针对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我们通过怎样的“动”感方式去体验其中的无限乐趣呢?

(文中的句子与段落都表达了“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的特殊感情——对草地和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实际操作如下:

导语一:请思考上面几个问题,与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领略一下这充满童真的金色的草地吧。

听课文《金色的草地》的配乐朗读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同时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提出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每天看到这片草地有什么感受?(可否用文中关键性语句来回答)文中的两个孩子高兴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学生与学生的辩论与探讨,教师给以适时的点拨与指导,顺便谈谈谢廖沙兄弟俩的心情怎样?而后也谈谈自己如果在那样的情境里心情会怎样,再读读课文去感同身受一下。

指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有时是这种游戏,有时是那种游戏,自然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情境出现,会是怎么样的呢?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极力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说出来。

导语二:这片草地为什么有时变成了金色,在早晨和晚上的时候就变成了绿色呢!探究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通过合作探讨,大家明白了:蒲公英在一天中,随着早晨、中午、傍晚太阳的变化,它的花是有变化的。

(1)加上自己模仿蒲公英的花张开与合拢的手势读句子,体会蒲公英花朵的变化。

(2)听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3)同桌之间的说话互动练习:同学甲在“草地”上玩耍时进行了留心查看,明白了这片草地是怎么变化的,高兴之余,向同学乙诉说。

导语三:请你学着哥哥的口吻,和弟弟说说你的发现吧。

在学习小组内,分角色交流一下“同学甲”与“同学乙”他们充当哥弟俩的对话,表演一下“同学甲”与“同学乙”他们充当哥弟俩的情态样子。

该重点环节末了的小结:从那个时候,“我们”发现了蒲公英开花、草地变色的秘密,对这片草地有了一种特殊的美好情感,同学们可以再读一读课文,再表达一下心中的这种情感吧。

四、过程体验方式

1.读中体验乐趣。任何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都少不了读。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语感,积淀语文素养,只有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才能有所收获,也只有在读中才能体验乐趣。当然,读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默读、可以听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分组读等。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感悟朗读的技巧,领会文本中的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某一环节中,就可以用分角色诵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伯伯、少年周恩来、先生、同学等角色,通过角色诵读,再现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与理想。

2.悟中体验情感。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动是学生最好的锻炼过程。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验乐趣的同时,还会有所感悟。这些活动会有形无形地让学生对文本与课堂活动带来的内涵与外延获得思想启迪,获取情感体验。例如,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配以手势动作表演朗读,感受五粒豌豆的不同经历。通过对比,学生悟到了第五粒豌豆给小女孩带来了健康与快乐。使学生动口说一说、动手写一写等,在自主实践中深刻体验并感受到第五粒豌豆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

3.实践中体验成功。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每一天,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技巧,注重学习方法,增强兴趣,深化内容,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促进情感的体验。例如,《蝴蝶的家》教学中,有个学生不解地问:“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教学时,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这个要求入手,鼓励学生从书籍、电视和生活中获取信息,从自然现象中发现秘密。当然,体验的方法还有很多,不能孤立地、机械地进行,需要根据文本、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教师可先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蝴蝶的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去田野或公园观察,也可以问爸爸、妈妈,或者找找有关蝴蝶的图片、文字等。经过搜集,学生不但了解了蝴蝶的生活习性,还知道了关于蝴蝶的很多知识,孩子们的思维、见解等得到再开发,同时,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想象中体验美妙。教会学生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会把事物幻想得更奇、更美。针对小学生好想好动的特点,我们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要牢牢把握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并引导孩子们去想象。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非常美丽的,课文描写得也很具体,但在文本中却没写具体的景物,像青蛙怎么报春、小鸟怎么唱歌、木耳怎么探出头来、人参怎么孕育春天的希望等。我们要在这基础上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想象,使之再具体化。之后还可以举办有关画展,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都画出来,写出来,做出来。这样,同学们经过搜集、绘画等,再一次渲染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体验了这次教学活动的美妙。

5.展示中体验获得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读课文内容、背诵要点、回答问题、主题演讲、主题辩论、抄写句段、书法演练、作业书写、分角色表演、开故事会、手抄小报等都是很普遍的成果展示活动。在教学中,适时展示学生的成果,可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断发挥其潜能。例如,《幸福是什么》一课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本剧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很快走进文本体验幸福,体验表演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培养学生展示才艺的能力,使学生的文化积淀等语文素养得到培养与提升。

总之,只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体验,就能避免水过地皮湿的浮躁后果,就能让学生在真真切切的实践活动中,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草地文本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草地上的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Laughing song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草地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