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市第五十二中学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使学生尊重、理解并敬畏生命,学会积极、乐观、健康地生活,并在体验生命历程、体悟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坚定的人生理想,掌握生活本领、延长生命的宽度和广度,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尤其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未来人生的新起点,关乎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在这一阶段进行生命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学会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并且积极、健康、乐观地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学校要重视生命教育,并将之提高到“立德树人”的高度来加强和固化。下面,笔者就高中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渗透,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育与生命息息相关。没有生命,教育就无从谈起。只有有生命内涵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是有意义、有品质的教育。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碎片化随之盛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但由于网络信息缺乏有效监管,虚无主义、低俗文化、不实言论甚嚣尘上,对缺乏辨别能力的高中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他们有的厌学,有的仇视社会,有的对生活缺乏信心,有的抑郁自闭,甚至轻生。因此,生命教育的回归,是社会的呼唤,是学校教育的期盼。首先,生命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压力的增加,高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心理冲突加剧、遇事敏感、意志薄弱,容易走极端。如何唤起高中生的生命意识,引导他们成功化解成长危机,顺利实现自我认知和角色的正确定位,是生命教育的第一要务。其次,生命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生命觉察力。生命教育能引领学生思考“我是谁”“要到哪里去”“如何才能到达”等人生哲学问题,引导学生体察生命、认识自我、发掘潜能、规划人生,并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最后,生命教育可以有效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生命教育是在让学生明确生命神圣可贵、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同时,自主探索生命价值,从而更高效率、更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生命质量。因此,学校要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生命教育落实于各种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懂得生命之贵重,进而自律、自省,将敬畏生命落实到行动上。同时,坚定人生理想,积极掌握生活本领,升华生命价值。
人的生命由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精神属性三个要素所构成。基层学校、一线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懂得生命的自然属性,学会生存,学会保护自己与他人,还要引领学生懂得生命的社会属性,学会学习、生活与发展,更要引领学生追求生命的精神属性,学会守正与创新、奉献与担当。
1.积极开展保护生命的教育。保护生命,就是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神圣可贵,学会保护自己、他人及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培养学生敬畏、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态度,树立珍爱自己、关心他人生命的意识和观念,学会紧急避险,学会保护生命的方法和技能。保护生命是尊重生命自然属性、延长生命长度的必要途径,也是一个人仁爱之心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2.扎实开展发展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就是教学生懂得如何发展自己,如何使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烂,使自己的生命质量更高、生命成长更有效,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积极主动地探索自身的社会价值。发展生命是尊重生命社会属性、拓展生命宽度的必经之路,也是揭秘生命成长密码、促进个体生命社会化的重要举措[1]。
3.有效开展提升生命境界的教育。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命境界,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的生命境界是个体生命在不断提升生命能力和不懈追求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得以升华的。提升生命境界,就是教学生懂得生命的真谛、领悟生命的价值、感知生命的意义,从而学会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爱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堪当大任、勇挑重担、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自觉追求生命的高度,努力彰显生命的光华。
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个体生命、直面成长问题、促进生命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优势,通过营造氛围、课程建设、团队培养及家校互动等途径,将生命教育真正落实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
1.着力营造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良好氛围。生命教育具有明确的导向和丰富的教育内涵,其目标指向人的终极关怀,其实施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其内容涵盖学校各个学科领域。因此,学校要大力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从学校文化、办学理念、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及课外活动中体现生命教育理念、聚焦生命教育主题、推进生命教育进程,让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最显眼、最亮丽的文化符号,使全体师生自觉参与到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之中,使“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护佑生命”成为全校师生的行动自觉。教师要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同时,组织教师深度挖掘整合生命教育资源,充分运用适合学生生命教育的事件或案例,分阶段、分层次并适时、适度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和生命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取生命的知识、技巧和技能,在活动中得到意志的磨炼、品格的锤炼和人格的锻造,从事件或案例中汲取生命成长的智慧、经验和力量。
2.积极构建适合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学科渗透、教材开发、活动安排及考核评价,形成一个基于学校、立足校本、适合学生的完整生命教育课程闭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存、生活、学习和发展能力。学校要通过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预防教育、防暴力防欺凌教育、卫生与健康教育等,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保护生命的能力;通过励志教育、抗挫折教育、学习能力教育、感恩教育及生命体验教育等,激发学生的成长动能,提升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能力;通过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及生态文明教育等,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引领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有精神追求、有生活品质、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学校应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将生命教育课程打造成动态的、开放的、菜单式的课程体系,使全体教师根据现实需求灵活自如地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真正让生命教育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支撑。
3.努力打造一支热爱生命教育的教师团队。教师是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实施者,教师课程执行力的大小取决于教师的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及教师的综合素质。生命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教育品质提升、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它需要一支怀揣教育理想、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真情投入、热情付出。生命教育是一种主题引领、立足体验和注重过程的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真谛、体悟生命价值、培养人文精神、滋养人文情怀,并调动起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和最终归宿,更是“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可以说,生命教育为广大教师打开了一扇窗,为莘莘学子开辟了一条道路,可以极大地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实践体验,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学校课程建设和教改实验,引领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此,生命教育在促进学校生命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
4.合力建构家校互动机制。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培养,也摆脱不了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培养能力,家庭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性格、养成习惯,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等“三观”的形成上。一个人对生命的认知、觉察及接纳,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感悟与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败,取决于他吸纳社会正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家校合力整体效能的发挥如何。因此,如何使学校、家庭及社会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构建生命教育的家校互动机制,形成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是基层学校、一线教师的一大使命,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学校不仅要加强家长培训、密切家校联系,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导向,将家长和社会力量吸引到生命教育的事业中来,切实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保留一方净土、撑起一片蓝天。
总之,教育是关乎生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1]。因此,教师要努力推动学生生命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积极促进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