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杜蓓蓓 李岳华
威海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主要承担威海市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市属国有企业。近年来,集团在威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国资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市场化导向为路径,创新发展思路、科学高效运营、精细规范管理,在推动企业现代化、集团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紧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通过细化和改革党建工作落实落地的各项举措,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统领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为国企改革保持正确方向和防范治理风险提供根本保证。
在推动党的领导和现代企业制度深度融合上做文章。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强化党建主体责任意识,通过修改公司章程、制定党委工作规则和议事规程,从源头上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职责权限、运行机制和基础保障。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集团现有党支部14 个,党员227 人,占职工总数的38%,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集团党委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的前置研究,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在强化国企政治导向和领导干部政治责任上下功夫。发挥国企党建的独特优势,为改革发展做好思想动员和行动指引。打造了“党建引领·匠心筑城”集团党建品牌,开展了“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活力。深化意识形态教育,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了城投大讲堂、微视频宣传等特色活动,优秀作品被“学习强国”录用,举办“我来讲党课”党员干部授课38 场,参学党员700 多人次。将党建工作列入各级考核,占比达20%,在集团“十四五”规划中对党的建设进行专题专项规划,使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
在涵养企业政治生态上出真招。集团党委聚焦政治原则、政治担当和政治纪律,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完善内部巡察等监督管理机制,有效整合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管,全面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落实巡察整改工作,得到了市委与巡察组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集团纪委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了违规经商办企等多轮专项检查,为129 名中层干部和部分关键岗位人员建立了“廉政档案”,定期开展岗位风险排查,切实增强廉政风险抵御能力。
威海市图书馆、市群艺馆全景图
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国企改革发展新要求,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18年12月26日,威海市群众艺术馆投入使用
稳底盘,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体制机制。优化顶层设计,按照市国资委统一部署完成章程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党委、董事会和经营层的权责边界;增设人力资源、纪委监察、成本管控、工会办等部室,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全面取消下属全资子公司董事会,压缩管理层级,强化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对新划入企业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完成2 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制,清退1 家业务萎缩单位,推进3 家业务重合企业进行吸收合并,整合增强经营实力。健全制度体系建设,累计出台制度流程130 余项,企业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强化战略规划,班子全员参与、组织精干力量编写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让熟悉企业的人来谋划企业的未来,既保证了规划更加贴合实际,又确保目标措施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壮筋骨,夯实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一是多渠道引入“资金活水”。今年着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票和采用纯信用银行低息授信等方式,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抓住融资下行的有利时机,协调银行将部分往期贷款利率进行下调,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政策工具,新争取社区棚改、城市停车场、城市改造升级等项目的政府专项债资金和国家专项补助。二是全方位建强“人才梯队”。加大外引内育力度,新员工中本科以上学历保持在90%以上,半数拥有中高级职称;通过职工再教育、再培训,近3 年通过职称评审70 多人。目前,集团中高级职称占职工总数比例达43%,较去年提高10 个百分点,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7%,较本科三年规划期初提高约15%。
催活力,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省、市有关精神,坚持以市场和绩效为导向,深入开展用工、薪酬、用人“三项制度”改革。一是科学设岗、合理用工。有序推进正式职工人数精减,按计划配备劳务派遣和外包用工,有效降低了用工风险和成本。今年以来,在帮助部分冗余人员再就业的基础上,依法稳妥地将140 名正式工和临时工顺利转出。此外,认真开展39 名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做好人事档案整理移交工作。二是真考真用、考出实效。在考核中适当放大利润、效率等指标比重,突出“指挥棒”作用,在薪酬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子公司整体薪酬与业绩利润挂钩、员工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双挂钩”。同时,对中层干部进行专项考核,结果作为评先选优、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进一步强化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有力地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织密网,全面构建管控体系。牢牢抓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推行“四个做到”,形成管控体系工作闭环。一是财务管控做到集中高效。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启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电子扫码“标签化”管理,杜绝闲置浪费问题;严格进行对外投资论证,坚决防止可研程序“走过场”,强化风险防范和决策支持。二是招标采购做到集约规范。开展集中采购制度建设,升级完善ERP 系统合同审批管理。今年,按照市国资委“阳光采购”的有关要求,制定集团集中集约“阳光采购”配套制度,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三是法务审计做到全程覆盖。推进依法治企,建立内审工作平台,每年由董事会研究确定全年审计计划,开展常态化的“内审和法律体检”。今年内审企业7 家,整改问题11 项。四是安全生产做到扎实到位。强化以“管理零缺位、治理零失误、问题零容忍、思想零偏差、防范零盲区”为目标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疫情防控检查、安全“查保促”、消防应急演练等工作。今年排查整改隐患11 处,有力维护了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瞄准新旧动能转换目标,加快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形成“优势引领、主次分明、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稳固的实体经营内循环,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企业竞争力,做优经营业绩。
拉长产业链,让“山峰”变“山脉”。聚焦主业、统筹非主业,大力实施“产业+”多元化并行发展模式。一方面,突出房地产核心主业地位。保持稳健发展节奏,商住地产开工总面积约45 万平方米;上下游产业齐步发展,商砼生产累计产量约120 万立方,建管一体“大物业”服务面积达66 万平方米。围绕城市发展布局,拓展“房地产+文旅、科创、会展等朝阳产业”,做好绿轴、栖霞街等地块的开发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打造国际经贸中心、未来科技城等产业平台,推进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内部产业的整合联动。将道路产业的各个松散环节衔接捏合成综合产业链,推进传统公路施工向道路工程EPC 总承包、轨道交通等新领域扩展,将下属公路勘察设计院扩充升级为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业务由道路为主扩大到口岸、机场等城市综合性交通枢纽。目前,集团交通产业与胶东半岛行业联盟加强合作,已逐步打开省内市场,年产值超亿元,参与编制修订了省、市道路工程标准,区域竞争力和行业地位不断提升。
提升价值链,搭“平台”唱“新戏”。充分深挖传统产业的价值点,转变开发思路,催发新的活力。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由前期的招商租赁转移到后期的商业运营上,推进“房东”向“运营商”的身份转变,依托建设的国际经贸中心、游泳馆、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等项目,成立了相应的产业公司,有序拓展会展酒店、体育休闲、海洋经济等新板块,不仅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国有资产更好地保值增值,还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城市产业运营,助推城市产业发展。
培育创新链,为“扬帆”鼓“劲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行业尖端竞争力。集团相关产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大数据应用、市政工艺等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混凝土超声波检测技术等自主创新项目已投入使用,下属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城市停车管理方面,打造了威海“智慧停车”系统,平台联网车位1.9万余个,日收费率达98%以上,获评“全国道路停车行业联盟示范单位”。建筑领域采用了BIM 设计可视化技术、绿色节能技术、装配式建造技术,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承建的工程获国家和省、市级奖项40 多项。
2019年8月28日,威海游泳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