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探析

2020-11-24 04:13卢俊玮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豆进口

石 楠,郭 恬,卢俊玮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我国大豆在粮食生产中的战略地位不突出,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这主要是我国人多地少、谷物的刚性需求与国家对谷物各方面的补贴政策造成的。与此同时,由于国外大豆进口冲击导致国内大豆的比较效益低,严重影响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产需缺口逐年扩大,进而形成国内大豆供需不足的恶性循环。然而,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也是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战略性物资。因此,农业农村部决定从2019 年起实施大豆振兴计划。这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发展来讲,既 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指出“力争全年大豆和油料面积增加500 万亩以上”,要求完善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以及发展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快速平稳发展。

1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1.1 养殖业引起的大豆需求分析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用途极为广泛,主要用于榨油和提供豆粕饲料。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趋势,生态养殖特色养殖也在蓬勃发展,饲料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肉类的消费开始迅速增长,这也进一步刺激着养殖业的发展。如今养殖业由传统养殖模式的小规模、小群体的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这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饲料来满足养殖业发展的需求。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对豆粕饲料的依赖更难以替代,养殖业所需的豆粕逐渐成为一种必需品,同时,豆粕所含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是动物饲料必不可少的,豆粕对于中国养殖业工业化来说非常重要。

1.2 粮食安全需要推动的大豆发展

大豆作为贸易开放程度最高的粮食品种,要实现增加大豆的政策目标还需要将其上升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1]。大豆并不是主要粮食,但它同样极其敏感关注点颇高,主要原因在于大豆对主粮需求具有较大的替代性,在气候灾害等非正常情况下,一旦主粮供应紧张而大豆产业链又被外资控制,国家粮食供应安全就将难以保障。目前,我国大豆进口主要依赖于美国、巴西,大豆产量高,大豆供应前景比较乐观。但是,如果这些国家出现旱涝灾害、地震、海啸等灾害会不断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国际关系紧张使得贸易进出口困难,靠大量进口大豆维持的油料、饲料生产就受到影响。 另外,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可以减少耕地抛荒现象,使荒废的土地被开垦出来得到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量,提高粮食自给率,对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也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保证。而大豆本身收获后残留的枯枝枯叶以及土壤中的根瘤菌都有利于培肥地力,保证了土地的肥力,即使再改种其他作物也可以提高产量。大豆含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可以满足居民对蛋白质的需求,提供人体营养、能量以及热量,实现包括营养安全在内的粮食安全。

1.3 国际化市场的推动与阻碍作用

大豆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一年一熟,年产量较低。我国大豆需求量大,如果全部靠自己生产,就要挤占高产作物的同等种植面积。我国目前大豆种植的技术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更加打击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大豆产量并没有实现实质性的增加,国内大豆产量供给不足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大豆,大豆长期以来依赖进口,供给形成了以进口大豆为主的格局。我国的大豆贸易开放程度最高,大豆进口只有3%的关税,且不设关税配额[1]。开放的国际市场为大豆进口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使得我国的大豆需求能够得到保证。但是,世界大豆的定价中心是位于美国的芝加哥期货市场而非位于中国的大连期货市场,且美国农业部的全球供求信息系统、金融资本对大豆价格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豆进口大国,大豆进口量高达全球贸易量的65%以上,但却没有定价权,大豆加工市场充斥着国际资本,基本被外资所垄断。除此外,外资企业垄断了世界大豆贸易,凭借贸易投资一体化的优势,对我国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形成了强烈的挤压[3-4]。

2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2.1 种植面积下降,产量稳步提升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也是人类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既是我国主要作物之一,也是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1950 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60.2 万hm2,1955 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了1 044.2 万hm2(图1),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行业得到发展。但是,自1955 年之后的20 a 内,大豆种植面积不断下降,近30 a,大豆的种植面积存在波动,但总体来说种植面积不大。大豆和玉米都是既可以直接食用,又可以加工用作饲料原料的农作物,都是养殖业所需的饲料原料,因此,两者关联度高,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随着玉米价格的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增加,种植玉米与大豆的收益差距不断拉大,种植大豆获得的经济效益更低,因此大豆种植面积减少[6]。另外,外来进口大豆的冲击也导致了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目前,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种植大豆的重要性,随着大豆振兴计划的提出,大豆、杂粮杂豆等紧缺品种面积扩大,预计意向种植面积增加。

图1 1950—2019 年间大豆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1950 年以来,大豆的产量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在1985 年,大豆产量达到了1 050 万t(图2)。就单产而言,大豆的单产在2005 年后呈现连续下降状态,比世界大豆主产国单产低很多,即使产量有所增加也远远满足不了国内的大豆需求。自步入21 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粮食市场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在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国外转基因大豆不断冲击本国大豆,农业农村部2020 年2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大豆的需求量每年在1.1 亿t 左右,但是国内大豆产量仅有约1 600 万t,这个极大的数字差意味着中国约85%大豆需求要进口。

图2 1950—2019 年间的大豆种植产量变化

2.2 我国大豆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我国国产大豆存在种植规模小、劳动人工成本高、种植基础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且国产大豆为非转基因大豆,品质不高,经济效益低。养殖场为了追求低成本,大豆加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都倾向于选择品质更好、产量更高、价格更低的转基因大豆,购买国产大豆的积极性不高。我国从2000年开始大量进口大豆,由于转基因大豆的成本低、产量 高等独特优势,在进口的大豆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是为了解决我国国内庞大的大豆需求量。但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国产大豆失去了市场定价权,大豆进口成为贸易摩擦产生的重点领域。我国在征税方面对进口转基因大豆只征收3%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税率极低,降低了进口大豆的成本,致使进口大豆数量猛增。此外,四大跨国粮商对我国大豆企业进行资本渗透,控制了国内70%以上的大豆榨油产能,从而也控制了国内进口大豆的价格[6]。我国进口大豆的价格完全受国际市场的定价影响,而本身却没有定价权,使得整个大豆产业面临着危机。

2.3 我国大豆加工产业链不成熟

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受国际资本影响,受外资企业垄断的挤压,国资大豆加工业生存艰难。国内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弱、企业资本不足,被边缘化现象明显。此外,我国大豆的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没有形成相互流通的市场贸易体系,也导致了大豆产业的不稳定。国有大豆加工企业与跨国粮商相比,大多为中小企业,存在资本不足、规模化程度不高、管理也相对落后、原料有限、品质不一、产业链不成熟、市场供需不平衡和加工能力粗放等问题。

3 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小、总产量低、大豆加工企业规模小、进出口贸易被动化等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要推进整个大豆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引领,以政府主导、政策扶持、规模发展为途径,提高国内大豆产量,保证基本的需求实现自给。增加投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国内大豆企业竞争力,深入推进大豆企业品牌化。

3.1 强化国家政策支持,增加大豆种植面积

要持续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整合农业部、商务部、粮食局等部门及中粮、中储粮等公司力量制定政策支持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发展,完善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对农民种植大豆进行补贴,激励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利用政策引导扩大种植面积,保障大豆的生产环境。调整大豆种植结构,恢复推广玉米与大豆轮作制度,必须着眼长远,调整现有的产业政策,制定农业发展长远战略。要认识到国产大豆是满足小康生活和营养健康需求的战略产品,把国产大豆作为优质粮食作物或食品看待,而不能排除在粮食作物之外。

3.2 提高科学技术投入力度,优化种养模式

国内大豆产量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大科技支持,研发高产新品种或成为必须环节。首先,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相关科学家实验、创新,我国拥有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育种潜力很大,尽快突破技术瓶颈,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其次,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力争大豆种植全部达到绿色有机生产模式,实现高产量达到保证本国的基本粮食安全、基本满足需求的最终目标。再次,采用集中化种植方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尽快研发科学的灌溉技术与种养模式。

3.3 运用适度贸易保护手段,改变大豆贸易逆境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由于进口需求大,往往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大豆定价权的丧失导致我国大豆产业发展不稳定,甚至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此时,夺取定价权显得相当重要,在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定的情况下,尽快启动大豆产业保障措施,适当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必要时提高大豆产业的贸易壁垒,同时,建立期货市场,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3.4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民族企业竞争力

发展国有大豆加工企业是提高大豆产业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可以通过企业合并增加资本,要积极引入权威检测机构,对产品质量、生产环境进行认定,用权威信息立信,确保大豆品质。国家利用政策扶持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竞争,优化产能,提高经济效益,引导大豆产业走上健康、良性、持续发展的道路。另外,要注重品牌效应,鼓励更多企业使用地理标志,加强与知名院校和策划机构合作,科学规划大豆品牌发展战略,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提高产品辨识度。最后,要积极推进大豆深加工,延长大豆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盈利,得到长远的发展,才能实现大豆产业链的供需平衡,使大豆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

猜你喜欢
大豆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对进口代收保付业务的思考
再顶平行进口
大豆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