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丹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2000 年10 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英语不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更是他们“学好专业的必备工具”(林,38)。因而,采用“基础+行业”的高职英语授课模式,既响应了国家教育部的号召,又符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英语教材内容庞杂,涉及交际口语,听力,写作,语法,词汇,篇章理解,中英文化等内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需要补充知识较多。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英语I 的授课时间为13-14 周,每周4 课时;英语II 授课时间为11-17 周不等,部分专业实习较多,每周4 学时;英语III 授课时间9-17 周不等,每周2 学时。高职英语普遍面临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这为行业英语的教学设置了时间障碍。
英语教师行业知识的缺乏是英语教师讲授行业英语的最大障碍,特别是与人文学科相差的理工科。这一困境可以通过“英语教师+专业教师二加一”的授课模式来解决。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对子,合作整理教学资源,合作备课,合作授课。
关于计算机行业英语的教材较多,有本科层次的,有专科层次的。这些教材普遍专业性太强,难度较大,配套资源较少。适合高职学情的计算机行业英语教材少之又少。这是计算机行业英语教学面临的第三个困境。
蓝墨云班课是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同时能应用于电脑和手机的智能教学软件。
信息化时代,学生只要携带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就解决了高职英语课时不够的难题。以本人申请的校级信息化课程建设《大学英语(计算机类)》为例,在大学一年级,课堂授课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计算机行业英语教学以蓝墨云班课为教学平台,补充行业英语知识。学生课下自学为主,在自学的同时,完成相应的测试活动,正确率低于70%的问题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答疑/讨论模块、微信公众号、传统课堂进行解答。简单的计算机行业英语知识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解疑这种方式得到了较好地掌握。
作为大学英语的一门后续课程以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计算机行业英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多的专业英语词汇和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计算机专业文献,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最新计算机技术信息”(赵,185)的能力。然而,适合高职计算机学生的教学资源少之又少。教师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资源共享功能,上传课程建设团队精心挑选或编撰的资料以及配套的音视频资源,方便学生课下自学。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学情和教学安排,整理或编写合适的学习资料,搜集制作配套的音视频资源,测试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高职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端登录蓝墨云班课App,了解查看资源人数,对未查看的同学进行提醒,与过时尚未查看的同学发起私聊,一对一解决学习问题;教师能够实时查看参加测试人数,分数,正确率;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标记,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教师还能使用蓝墨云班课数据统计功能,了解各个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重点关注后进生的学习。
现将以本人申请的校级信息化课程建设《大学英语(计算机类)》为例,对以“蓝墨云班课”为依托的“基础+行业”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在计算机1703/4 大学英语II 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采取“基础英语(线下教师讲解为主)+计算机英语(线上自学为主)”的模式。基础英语部分所用教材为《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新视野英语教程1》。教学以单元主题为基础,涉及话题为邀请礼仪,网络交流,电话礼仪,预定酒店,点餐,购物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其中每个主题用6 个课时(即两周),同时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的训练。计算机英语的学习以学生线上自学为主。学习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思考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计算机的构成,认识IT人物,探讨电脑游戏对孩子的影响,谈谈网络购物等。每周周日教师上传学习资源(通常为一篇科技文章或对话),学生有五天的时间进行资源学习,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周五晚上10 点前完成测试活动。并将行业英语知识学习纳入到形成性考核中,占总成绩的10%。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学生能够获取计算机领域相关信息,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专业词汇,能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工作场景交流,真正达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课程建设团队挑选并整理学生自学材料,利用微课软件制作配套视频,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音频和背景知识,并布置作业或制作配套测试题,于每周日上传到蓝墨云班课资源,学生进行自学,周四教师开始测试活动或作业,学生必须于周五晚十点前完成测试或提交作业;教师根据测试结果课上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题目所涉及知识点,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作业答案,展示优秀作业。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学后检测,课中答疑,课后查看答案,欣赏优秀作业等一系列活动,基本上能够掌握每周行业英语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篇章阅读获取相关知识,通过自学锻炼了信息检索能力,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高职英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难题,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简单地行业英语词汇,为英语III 行业英语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基础。
2008 年NCRE 计算机职业英语考试已进行试点,下半年在全国进行推广。整个考试体系分为三级,IT从业人员和准IT从业人员均可参加,题型涉及听力,词汇,阅读理解和写作四个部分。考查考生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场景中英语口语和英语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日常生活及工作环境中应用文书写能力。课程建设团队在下一轮的课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行业英语的教学与计算机职业英语考试相结合,授课内容参考考试教材,测试题目贴近考试要求。这种教学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即提高了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又为教学提供了具有实用性的评价手段。
基础英语+行业英语的深度融合需要学校,两个系部的支持。在安排教师时“要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从业经历、特长和优势,结合这些因素,把对IT 行业感兴趣并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外语教师和英语较好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固定下来教授IT 行业英语,”(曾,60)。外语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促进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