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棋 浙江工商大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以不同方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同层次。如今全球价值链分工由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微笑曲线正是这一分工模式的图形体现—前端是研发创新和关键部件生产,后端为销售及售后服务,都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中端则是通用部件生产制造,利润空间较小,大多由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承包。
中间品作为占进口大部分比重的进口产品,已经成为了生产技术传递的载体。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各国关税下降,为了更好满足市场需要,生产与市场相匹配的产品,并支持进出口贸易发展,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条例,支持高端技术,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中间品进口,推动进口总量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
有鉴于此,本文希望从深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评价中间品进口在其中的作用与具体影响机制,为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中间品进口对我国企业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以及未来的研发创新都有重要影响。首先,中间品进口是一种企业的自我选择行为。自主选择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往往规模更大,生产率更高,因为规模大,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承担进口附带的固定成本,而中间品进口显著延长了企业营业时间,提升产品质量。
中间品进口引起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化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产品端的升级,即种类效应和质量效应。通过进口上游企业质量更好地中间品,下游企业的产品质量也能间接得到提升,技术得到升级,这就是产品端的扩散效应,最终促进整个行业产业链升级,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也得到升级。
第二个是工艺端的升级,即技术溢出效应。
这两种途径往往是相辅相成,从产品端向工艺端进行,共同促进产品与技术升级,企业的生产率提高,经营能力提升。以上机制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中间品进口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作用途径
不同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影响不同,这种影响来自于进口中间品的原因。低技术行业的中间品进口大多数是被动的,发达国家利用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将低技术含量的加工装配件出口到中国进行制造,而由中国生产加工后的最终产品再出口到原国家。
高技术行业是企业在经历了长期的进口之后,尝试自己生产高端技术产品,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向高端位置攀升,但因为本身缺少某些关键性资源或技术,缺少生产整个产品的资本而需要主动进口中间品来弥补这种产业链的不足,同时促进国内和国际产业链条升级。
不同类型、质量的中间品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不同。过去的文献将中间品分为初级品、加工品和零部件三类。初级品中间品属于低质量的中间品,主要为了满足进口国对某些稀少资源的需求,对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作用不大,大量进口低端的初级品中间品作为生产最终产品的媒介会使一国居于并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下游地位,缺少可以供企业学习效仿的成分,与行业层面相联系,低技术行业如纺织、食品行业的中间品进口多数是初级品。
本文理论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首次将中间品进口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联系在一起,扩大了中间产品和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而言,中间品进口是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一环,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着重要影响。具体来说,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提升,但不利于促进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快转型升级。2.不同行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不同。高技术行业的中间品进口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大于低技术行业。
这些结论证明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以及进出口贸易战略的正确性,肯定进口及进口中间品的重要性,改变以往的出口战略模式,并对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了较好的把握和认识。表明中间品进口对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从而提升全球价值链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