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夏市第一中学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非常灿烂而又辉煌的文化历史,这既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无疑需要后世后代不断发扬传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不断契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可以真正实现语文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初中语文教材是由很多语文教学工作者精心编制而成的,这其中就有很多课文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契合传统文化知识,并发扬传承文化,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从而将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这里笔者举这样两个例子。如在学习《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虽然文章采用的是现代文叙述方式,看似与传统文化关系不大,但实则“腰鼓”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民族乐器,安塞腰鼓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在腰鼓之中,彰显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体现出了地域的风俗特点,这其实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认识这种传统文化,并体会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又如在学习《狼》这篇文章时,文章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文章之中充满了前人的独特想象,并蕴含着一定的神话色彩,这其中就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值得挖掘。为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细化、分析、研读教材,从而更好地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出来。
由于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单依靠教材知识还无法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一些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这样可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眼界,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如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四大名著,就是很好的课外阅读内容。《西游记》之中,记录了师徒四人历经磨难求取真经的故事,在这本书籍之中,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还涉及了儒、道、佛等多种传统文化知识,十分值得学生学习。《水浒传》这部名著之中,以“义”字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官逼民反的故事,对北宋时期的民风世俗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刻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是值得学生重点学习的。而除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名著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也对中国历史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讲解,这些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课外可以广泛阅读的读物,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现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部分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这使得不少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索然无味,很难提起兴趣。教学中虽然在不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但是成效微乎其微,无法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契合。为此笔者认为,在今后融入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出师表》时,文章以“衷”字为主题,可谓是字字泣泪,感人至深,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日常用语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存在困难,降低了学习兴趣。但若是教师可以采用“舞台剧”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和刘禅,然后借助想象表演文章,体会诸葛亮这份忠君爱国之情,势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理解这种传统文化。又如在学习《竹里馆》这首王维的诗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诗词绘画活动,让学生将诗词中的意象画出来,这样新颖的教学方式,势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涉及了很多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是需要不断被挖掘、传承的。为此,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文化育人的教育思想,促使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不断契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价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中实现文化素养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