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雅
(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在生物医药、环境工程、化工行业、工业、农业甚至军事领域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去发现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们的化学综合应用能力。笔者在本文中重点论述了培养初中生化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希望对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助益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教学,学生们的思维不应该在僵化的单方面聆听中运转,而应该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中被激活和拓展。而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实例不仅能够反映化学真理,也能锻炼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化学的实践性就在于发现问题、分析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一系列的观察、质疑、探究和操作中把在知识灵活地融合和运用,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而这一系列的探究行为就是学生们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的过程。
例如,笔者在讲解“原子结构”这一内容时就应用了这种案例解析法,而且是让学生们合作探究案例,通过对课本表格中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和追本溯源,让学生们总结归纳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化学事实和真理。学生们看到氢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致,也许是巧合,而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是6,学生们就会有疑惑,难以发现其中的规律,而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电子数和质子数都一致时就会总结出一条规律,那就是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然后他们就会探究为什么质子数和电子数是相等的,慢慢他们就会发现原子核电荷数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变化规律以及和电子数的关系。教师的讲解对学生们的认知来说就像流水刚刚漫过地皮,等到渗透进地表深处还需要时间,而学生们自己探究和发现就能让学生们对知识的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
化学理论的说服力来自化学实验,而实验的演示过程就是锻炼学生们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辩证能力的过程。笔者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总会不断抛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以夯实学生们的实验基础和认知深度,例如,在实验前我们应该做什么准备工作?在试管加热的过程中试管竖直放置是否正确?为什么?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来验证这种气体?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注意力绝不能开小差,否则就会错过实验的细节,而且他们的思维一直被实验动作、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原理所牵引。书本上的理论就会化成实实在在的操作流程和法则应用,其观察必要细,其操作必要规范。而当学生们自己操作的时候,不仅要回忆相关知识结构,而且要精心操作,否则就会导致实验失败。
在演示实验和学生们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接受到各种信息,学生们要把这些信息科学合理地整合在一起,才会精准地完成实验的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的操作禁忌的掌握、实验步骤操作的严谨度、实验报告语言表达的精确性等是学生们化学思维得以发展、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们实验操作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
教会学生和学生拥有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所造成的学习效果不可同日而语。因而,“学生们会学”远比“教师会教”更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们自主探究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化学综合能力会得到更好的磨练。例如,在试管底部加热时笔者故意做了几个错误的操作,让学生们观看实验演示过程并进行纠错训练,学生们对应该把试管底部放置在燃烧的酒精灯的内焰位置还是外焰位置进行了讨论,有的学生就查找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内焰的温度比外焰要高,教师就让学生们进行实验验证,看试管里同样的水哪个更快达到沸点,学生们经过亲身实验不仅让问题得到了圆满地解答,而且强化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开放式互动课堂让学生间、师生间构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流的通道,让疑问得到不同思维的解析,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应用视野也会因此变得更开阔。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开展化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并体验化学学科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们思维创新、应用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实践活动与我们课本上哪些知识有关系,我们做这个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需要从生活中选取哪些便利的素材作为实验器材等都是学生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生活小实验并非教材中教师讲解和展示过的内容,需要学生们共同思考、认真分析和准备,并把化学知识应用起来,融合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们的联想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是学生们应用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机会。
例如,笔者在化学实践活动中看到学生们用饮料瓶做过试管、量筒和漏斗,用过小苏打和碱面和酸类试剂进行过反应。只要学生们有心,化学知识和化学可用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们的应用能力在化学实践探究活动中会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综上所述,综合应用能力是化学学科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最宝贵的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们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要采取多元措施和方法来提升这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