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清
(甘肃省和政县二甲小学 甘肃 临夏 731200)
随着教育信息化普及运用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合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能使抽象、模糊、枯燥、难懂的数学,变得清晰、直观、有趣、具体,能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探究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减轻了师生教与学负担,利于发展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数学运用能力,这也是多数青年教师青睐用多媒体上课的主要原因。笔者从自身教学经历出发,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1 内容呈现。小学生对知识理解以感性认识为主,稍带抽象的教学内容便成为以往课堂中难以突破的瓶颈,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便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内容呈现上具有很好的便捷性和直观性,既利于学生观察思考,也助于教学活动开展。
1.2 思维发展。将信息技术接洽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形成过程及优化教学过程,能够启发、训练、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
1.3 兴趣激发。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亮点便是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和消磨厌学情绪。信息技术运用使内容变得图、声、文、画交融,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视听效果,课堂也显得饶有情趣。
1.4 能力培养。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清晰直观的突出认知过程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更是不言而喻,信息技术运用使得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而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观察、想象及数学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虽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效益提升效果显然易见,为更好凸显信息技术作用,运用时必须服从以下几个原则:
2.1 科学简明性原则。运用信息技术授课时必须使情境动画应简洁真实、清晰明了、紧扣主题、凸显主题,万不可片面追求动画效果而遏抑教学主题。信息技术呈现的内容必须科学、严谨、真实、有效。更不能为追去图文并茂,动画交辉的教学效果而忽视内容呈现的主题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2.2 整体适应性原则。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秉承面向全体学生的宗旨,在全体学生的数学知识平均水平之上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切不可片面针对个别学生的发展而运用不切实际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全班授课。信息技术运用小学数学课堂,要服从学生认知规律,契合学生求知味蕾,行之有效。
2.3 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知识应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授课效果虽不言而喻,但必须服从学生认知规律,切不可断层式呈现和跳崖式过渡。要层层递进、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乏为趣,利于学生消化吸收。
2.4 趣味发展性原则。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换种方式的堆砌教学内容,而是科学合理、直观严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旨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充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发展数学能力。
在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结合带来的教学效益及运用策略基础上,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
3.1 巧设情境,引入课题。用信息技术引入课题目的在于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通过创设直观数学情境帮助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链接,引领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内容时,可以运用小船在湖面上前进的视频或风车转动的视频,同时配以声乐,让学生带着轻松好奇的心态进入课题。
3.2 呈现内容,激发兴趣。信息技术能呈现我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或手工绘制的图形及画面,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既节省时间又深化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面上显得独树一帜,教学效益提升层面上也是卓有成效。
如在《圆柱与圆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及圆锥的照片,用flash动画展示圆柱及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够真实、快捷、直观的认识圆柱和圆锥,并能认识圆柱及圆锥的形成过程。
3.3 凸显过程,突破难点。信息技术引入到数学知识之中,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意识、模型意识和推理能力,完善了知识结构同时强化了内容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凸显认知过程中要把控好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层级和因果关系,不可断层。
3.4 拓展应用,迁移提升。随着信息化推进运用,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拓展变得便捷可行,能有效的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能提高小学生数学自学意识、自学能力、运用能力,在沐浴数学知识时感受数学带来的魅力。
在学习圆周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课后运用信息技术浏览圆周率的发展史,了解古人对圆周率发展作出的贡献,感受古人智慧,激发求学欲望。
本文仅是浅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结合的运用效益、运用原则和运用策略,还未深入细致研究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教学中所带来的不足,有待于在日后的教研中进一步做完善和修正。